“匠•心”赋能,打造浸润式社区育人新阵地
潍坊职业学院“匠心”学生社区自2022年4月以来,以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制度保障四方面建设内容为基础,打造富有汽车工程学院特色,集学生党建、思政教育、学风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素质提升、安全稳定、管理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统筹推进社区管理模式建设。构建“总支统筹+协同联动”的党建引领新格局。明确党总支统一领导,实行“党员双岗双责”制,落实党员责任义务。多方位协同联动,建立健全社区党建相关制度,建立党员积分制度、党员先锋上墙制度、社区自治制度等,以制度监督社区各项工作的执行;设立临时党小组、临时团支部、学生先锋岗、教师党员导师工作室等,打破年级、专业、师生界限,党建带团建,建立“网格化”党建团建工作体系,通过42名党员389名团员实现了对楼宇、楼层的全覆盖,用基层力量做实党建团建工作;实行“集中—社区党小组—个人学习”三级党建知识学习策略,以潍职汽车新媒体公众号、潍职汽车工程学院抖音号、党建微信学习群等平台发布学习内容20余篇,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打破学习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开展“第二课堂”教育,以社区“红心园”的党员活动区、红色书籍阅读区等,通过小组学习、研讨、辩论、观影视频等方式,开展各类学习活动20余次,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制定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新模式,建立社区心理志愿服务、环保志愿服务、专业知识志愿服务体系,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普及汽车知识 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10余次,提高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真正做到行动上入党。
以队伍入驻为推动,探索创新三全育人路径实践。构建“导师引领+平台搭建”的“三全育人”格局,以辅导员、领航导师、思政导师、学业导师、通识导师、生活导师为引领的六大导师团队,依托学生家长反馈平台、导师工作室、学业研讨活动室等活动平台,实现“下沉式”协同育人,指导学生大赛获奖60余项、专升本80余人,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构建“文化上墙+活动开展”的文化浸润新模式,通过制作规章制度、先进人物、名言警句等展板,实现文化上墙,实现“红色文化”“园丁文化”“健康文化”“朋辈文化”“工匠文化”的文化浸润;学生以兴趣点出发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10余次,在活动中体验文化、学习文化、弘扬文化,充分发挥文化浸润的引导性作用。打造“一二三四五”心理育人新模式,立足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建立“课内课外—教育指导—咨询自助”三级协同机制、实现“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育人新模式,开展心理普测筛查累计10000余人次、专题讲座10余次、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累计90余次,努力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构建“三三三二”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建立学生党团、学生骨干、社区自管会三支队伍,通过学生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三个重要途径,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三个目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教育活动40余次,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双提升。
以智慧服务为抓手,加深强化社区服务效能质量。构建“互联网+教育管理”智慧社区管理模式,依托“今日校园”“易校园”APP,立足学生实际需求,覆盖学生在校全过程,整合现有智慧“一站式”社区业务系统,构建“APP+微信”的移动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目前已经实现掌上教务、移动消费、事务办理等25项操作,构建了一体化的社区移动智慧生态圈。为了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靶向服务,学校在手机端“今日校园”APP中设置“成绩查询”“评教”“自主选课”“学业预警”等模块,时刻监测学生学业完成程度,设置“就业服务”“困难生认定”“校园安心系统”等模块,满足学生基本学习生活需求,设置“网上报修”等模块,便利学生及时反馈对学校的管理、设施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提高问题整改效率。目前,共有2200余名学生接入使用社区服务平台,处理各项事务累计5000余次,切实提高社区学生管理水平,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以校园安全为目标,稳步构建校园稳定基石力量。依托“社区网格员+大数据分析”安全运行模式,加强安全事件预警及舆情管理,与学院宣传部、保卫处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对学生行为异常、学业发展异常进行预警和干预,不断提升大数据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共计预警安全事件3次、舆情管理10余次;扩大安全知识宣传渠道,通过宣传视频展播、安全教育普法宣讲、新生培训、主题班会、专题教育等方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安全教育活动30余次,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安全规定;建立“退役学生士兵+宿舍安全员”的平安志愿者队伍,130余名志愿者们常态化开展社区安全隐患排查等活动50余次,充分发挥学生队伍在社区安全建设中的作用;构建群防群治安全网,与滨海大学城派出所建立警情通报渠道,与公安部门协同配合,及时解决安全问题隐患,形成民警、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和若干名网格员的“1+1+1+N”联合处置模式,织密校园安全网。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