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社区:身体・心灵・文化的交互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积极响应学校工作部署,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围绕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和生活服务四大关键模块,注重人文关怀与科学思考的融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下,实现知识的积累与思想的升华,达到身体、心灵与文化的深度交互,全力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阵地。
一、健全体系机制,凝聚工作合力
1.党建引领
哲学系(珠海)高度重视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社区建设全过程。以思想引领为先导,推动服务品质优化;以组织建设为支撑,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全力构建高效协同的社区发展体系。在日常教育中,巧妙融入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学生信仰根基,促使学生在思想熏陶下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积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精准契合教育强国建设对思政引领力的要求。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始终在学校党委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下稳步推进。
2024年10月,朱孔军书记一行走访槿园一站式学生社区
2024年9月,哲学系(珠海)党委走访学生宿舍区
2.队伍入驻
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团队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学生兼职辅导员及学生志愿者组成,全体入住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真正做到 “沉入基层、贴近学生”。管理团队融入社区日常,参与学生学习生活,了解学生需求,改进社区建设,践行 “用爱关心学生,用心建设社区” 理念,打造学生温馨的 “第二个家”。
3.学生参与
组建社区学生管理团队,引导和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学生四自”社区管理体系,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全过程,形成学生深度参与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和典型经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和时代性。
4.条件保障
社区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展调研并运用 AI 分析挖掘需求,科学合理的社区条件保障。同时,推进活动开展,鼓励校区院系及师生参与社区活动,丰富社区文化与功能。为提升服务效率与体验,社区完善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流程,修订《学生社区使用管理规定》等,以高效贴心服务满足师生需求。
5.打造“五共”社区共同体
一站式学生社区整合资源,汇聚学工、院系、师生、社团及物业等力量,协同推进社区治理发展,打造 “共建、共治、共享、共融、共成长” 的 “五共” 社区共同体。共同体注重各方责任分担与合作共赢,致力于资源共享、文化交融和师生关系融合,实现学生成长提升,彰显社区凝聚力与育人功能。
二、紧扣学生需求,夯实社区建设
一站式学生社区以硬件设施建设为基础,着力打造功能多样、场景丰富的空间布局,为思想教育、文化活动、心理辅导及日常生活提供全方位保障。这些设施不仅满足了社区功能多元化的需求,更为社区注入了温暖与活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创造了更加理想的环境。
1.党建室
社区思政育人的关键阵地,借助丰富红色教育资源与理论学习平台,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感染并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为培育新时代青年筑牢根基。
2.多功能室
为学生提供多用途活动场所,兼具学习交流与文化活动功能。以功能性为核心,融入文化氛围,满足学生多样活动需求,营造富有内涵与活力的共享空间。
3.心灵驿站
建设音乐疗愈室、情绪释放站、朋辈互助心灵坊,作为心理育人的重要场地,专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心情、释放情感的空间。通过温馨布置与功能设置,为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提供情感支持与心理疏导,满足个性化心理需求,注入人文关怀。
音乐疗愈室、情绪释放站
朋辈互助心灵坊
4.多元空间
在海琴六号设置藏书阁,藏书6500多本,可智慧查询、借阅、归还书籍。
利用舞蹈室开展训练,分享舞蹈经验,师生积极参与,收获满满。
配置录播室、茶水间、谈心室、讨论室、休憩空间,供同学们自习研修、学术讨论、谈心交流。
5.生活设施
三、创新多元活动,赋能社区文化
哲学系(珠海)立足社区育人新阵地,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涵盖思政引领、学术探讨、文化体验和实践拓展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搭建起多元发展的成长平台,助力学生全方位提升综合素养。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与有机融合,社区逐步构建起积极向上、温暖和谐的文化生态,让每位学生在参与中找到归属感,在体验中实现成长与提升。
1.聚焦思想领航,筑牢信仰根基
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创新思政教育。开展院长书记第一课,强化思政课堂建设,提升育人成效。壮大思政队伍,培育学生党支部、青马学堂、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骨干力量,打造精品党团课。推动 “思政进社区”,融入生活场景,助力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2.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学业成长
立足社区开展“哲途领航”系列活动,举办保研、考研、留学、就业经验分享会,邀请专业老师与优秀学子多维度分享经验;举办读书报告、论文写作、学习经验、英语提升等探讨交流,以朋辈辅导与实践指导,为学生学业发展和升学就业排忧解难。
“哲”途领航系列活动海报
3.文化浸润社区,美育润泽心灵
在一站式社区开展“哲学文化周”,以“AI上哲学跨越智慧的边界”为主题,论道之“机械伦理:如何从道德上教育机器人“、诗篇之“科技中的哲学”征文比赛、映画之“哲珠观影坊”、会饮之“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审美活动”;为全校师生打造哲学文化思想传播与交流的平台、丰富珠海校区学生人文素养。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力;开展读书交流分享会,以书籍为媒介,搭建思想碰撞的平台。这些活动共同构建起充满艺术气息与人文关怀的社区氛围,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让文化与美育滋养学生的成长。
哲学文化周系列活动海报
4.营造温馨港湾,守护身心健康
成立迈璞工作站,充分发挥哲学学科特色、专业师资和朋辈力量,组织“知乎哲也”哲学对谈和“乐在思焉”团体辅导,帮助同学们用哲学思考去认识自我,应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充分利用一站式社区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信任。社区中的音乐疗愈室、情绪释放站、朋辈心灵坊,配备专业设备,既可预约老师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也可充分发挥朋辈的支持力量。健身区、舞蹈室等社区活动场地,让学生在运动中有效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5.锤炼实干力量,培育时代先锋
哲学系(珠海)重点开展四项实践活动:百花讲堂、薪火寻迹、社区共建、企业参访。在珠海中大附中开设“百花讲堂”义教活动 60 余期,带动学生热忱投身志愿服务,以知识之光点亮希望;开展“薪火寻迹”行动,引领学生追寻红色印记,化身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播者,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和珠海市宁堂社区结对共建,同学们深入基层一线,倾心服务社区,为社区发展添砖加瓦;踏入深圳、东莞、珠海等地诸多企业,切身感悟企业家精神与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全力培育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先锋。
哲学系(珠海)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始终秉承“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理念,围绕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和生活服务,构建身体、心灵与文化的深度交互的健康校园空间。在党建引领下,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服务的优化升级,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为载体,让积极向上的思想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温暖包容的文化氛围滋养学生的心灵,助力学生的身心全面成长。
展望未来,哲学系(珠海)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中将持续发力,在硬件设施上精益求精,在管理机制上不断革新,积极探索新颖多元的活动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建设,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让学生在参与中锻炼能力、收获成长,努力将社区打造成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成长空间和示范性标杆社区,为学生在身体、心灵与文化的交融中实现全面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图文来源:中大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