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158期|全生异科导师:缤纷色彩墙,夏日厨房暖

来源:泰山科技学院 发布时间:2024-09-15 17:29:19

编者按:在多元化与创新并驱的时代,教育的边界不断拓宽,校园中的活动多样性逐渐显现。VR、涂鸦、共膳手绘等等,让老师们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途径变得更多样。

王慧:邂逅传统色彩,绽放书院古典之美

(创意写作学院/东岳书院)

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国传统色彩无处不在,运用极其广泛。将传统色彩恰到好处的运用在生活中,不仅会让人觉得是种享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色彩的艺术魅力,鼓励更多的艺术创作,使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智慧有一个平台展示和发挥,5月20日,艺术传媒学院全生异科导师王慧与同学们组织一场为“邂逅传统色彩,绽放书院古典之美”的东岳书院刷墙涂鸦活动。

在住宅装修中,人们会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选择合适的色彩来营造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比如,中国人喜欢使用红色、黄色等暖色调来营造温馨、喜庆的氛围,这些色彩都寓意着吉祥、幸福。而蓝色、绿色等冷色调则常被用于营造宁静、自然的氛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此次“东岳涂鸦”活动,以传统色彩琉璃黄、密陀僧、珊瑚红为主,设计简单的流线元素,展现东岳书院馥郁热烈的文化氛围。

中华民族对中国传统色彩观的认识,早已将赤、黄、青、黑、白五色列为最纯的正色,这些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例如,青色象征清新、生机和希望,常用于表现春天的气息和文人的清高孤傲;黑色则象征神秘、庄重和力量,常用于表现庄重、沉稳的场合或人物形象。

在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场景的运用,既是一种文化传承,又是一种美学实践。不仅是对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哲学、伦理和审美观念的一种深刻表达。人们可以通过色彩,传达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追求,展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底蕴。

杨春晖、孙熠凡:非遗体验——水拓丝巾

(竞技体育中心/东岳书院;竞技体育中心/海右书院)

5月15日,孙熠凡、杨春晖老师组织学生们在东岳书院活动室了解非遗工艺——水拓,体验并制作水拓丝巾。

活动开始,杨春晖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水拓艺术。水拓又称湿拓画,是一种运用水油不相容的原理,根据作画者的创作要求,添加相应颜料,绘制出需要的花纹或纹理,再拓印到物体上的艺术。最早起源于中国,与唐宋时期的流沙笺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流沙笺的制作方法是将油墨滴入容器内的透明液体中,用笔随意滑动水面,油墨便会形成独特的图案,然后再在水面上铺上一张纸,将悬浮在表面的图案转印到纸面上。

后经丝绸之路传至土耳其,成为土耳其奥斯曼时期的传统艺术,在当地大放异彩,作为装饰,更被广泛呈现于各种材料上。常见的有水拓画、丝巾、陶罐、扇面、纸伞、皮具钱包、手办玩具,纸张、石膏、木头、布料、石头、皮料等都可以使用水拓的画法上色。2014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湿拓画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认了其在全球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在孙熠凡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在准备好的容器内进行绘画创作,将特制的颜料轻轻滴落在水中,用工具勾勒出不同的形态和图案,不断丰富图案花纹,在完成水面作画后,大家两两配合,把丝巾撑展轻铺在水面上,等待吸收颜料后慢慢把丝巾拉起,等待晾干。

同学们以水为纸,让想象在水中绽放。因为无法控制水的流动,每次水介质和颜料碰撞都能出现不同的形态,所以绝没有两幅相同的水拓画。大家兴趣盎然纷纷展开想象制作自己独一无二的水拓作品。

从东方到西方,再回归东方,水拓画的历史轨迹色彩斑斓,流动不息。在等待自己的作品晾干时,大家也聊起了今天非遗技艺体验,有同学表示这是第一次听说水拓工艺,增长了见闻,还有同学认为这次作品很有意义,想把成品送给妈妈作纪念。本次活动让老师和学生都体验了非遗传统工艺之美,锻炼了大家的动手能力,把生活调成喜欢的颜色,肆意挥洒对美的无限想象!

刘锡鹏、闫贵军、李梓毓:厨房里的温情时光,师生共同探索烹饪与生活的美好

(竞技体育中心/五汶书院;竞技体育中心/东岳书院;竞技体育中心/汶阳书院)

5月15日晚,东岳书院创意厨房成为了师生们共同探索的热点,异科导师刘锡鹏和闫贵军、李梓毓老师在这里与学生们共同投入到了一次集打扫、烹饪与交流于一体的美好时光。

在厨房打扫的过程中,师生们展现出了高效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互相配合,分工明确,将清洗、擦拭等琐碎工作迅速有序地完成。在清洁的环境里,大家迅速投入到了烹饪的乐趣中。

烹饪过程中,师生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展现出了出色的团队默契。从切配食材到火候掌握,每个步骤都有学生们的辛勤付出和老师们的指导支持。最后共同制作了一系列美味佳肴,包括京酱肉丝、酸辣土豆丝、青椒炒鸡蛋、香辣排骨、老厨白菜等,每道菜肴都传递着师生们的心意和团队合作的力量。在香气四溢的厨房里,他们不仅熟练了烹饪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师生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饮食盛宴,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时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他们分享着最近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倾听着彼此的心声。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这次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锻炼厨艺的机会,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团队合作。老师们将继续秉承着大力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的理念,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为学生们营造更加温馨、融洽的学习环境,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王亚新、王梦: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马克思主义学院/汶阳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汶阳书院)

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5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亚新、王梦老师组织其所指导的部分异科学生,开展了“传承先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参观及志愿公益活动。

上午9时,全生异科师生会同泰山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伍抵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共同缅怀英烈事迹体悟英烈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绝地反击、百折不回的必胜信念,以及军民戮力、共克顽敌的鱼水情谊。

首先,老师带领同学们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肃立默哀1分钟,同学们庄严肃穆向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告慰烈士英灵。

随后,老师带领同学们瞻仰了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细致了解了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山东肥城陆房山区,以牺牲二百多人的代价毙伤敌军一千三百余人,胜利突围,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切实体悟抗日军民生死与共、血肉交融,绝地反击、奋勇歼敌的英雄事迹。置身其中,更加坚定了同学们珍惜韶华、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继承革命遗志、传承革命精神的信念。

 

最后,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墓区,对烈士墓进行了清扫,清扫之后献上鲜花,表示对烈士们深深的敬意与感激。

 

本次参观活动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弘扬爱国主旋律,振奋民族精神,激励着同学们珍惜美好生活、继承先烈遗志,要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而奋斗。

学生心得:

参观完纪念馆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责任。我们应该将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些英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汲取前进的动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陈欣、徐曜、刘瑾英:承浩瀚陶艺,传艺术之美

(资产管理处/九河书院;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汶阳书院;教务处/海右书院)

2024年5月17日,资产管理处陈欣、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徐曜、教务处刘瑾英三位全生异科导师组织带领异科学生走进九河智慧DIY陶艺工坊,感受手指与泥土的碰撞,展开一场别具一格的陶艺体验活动。

活动开始,社团成员韩潮,王文博两位同学首先为大家分发了手工陶艺泥土,然后一边讲解陶艺的历史一边在手工托盘上教大家制作陶艺作品的第一步---拉坯。

  活动现场,同学们跃跃欲试,不断涌现出创意灵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当中纷纷做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王静同学说道:做手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很享受泥土在指尖转动的感觉,作品像被自己赋予了生命。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手工制作,更是同学们对自己创意灵感的激发与体现,在动手的同时了解陶艺历史底蕴,感受传统艺术的美。

柳桂雪、程菁菁、李珊:初夏彩绘,师生共绘漆扇新篇章

(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海右书院;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东岳书院;大数据学院/海右书院)

初夏的阳光洒满校园,建筑工程学院异科导师柳桂雪、智能工程学院异科导师程菁菁、淬炼商学院异科导师李珊在五汶书院共同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漆扇活动——初夏彩绘,师生共绘漆扇。这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美学素养,让学生们体验漆扇的手艺乐趣,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活动伊始,老师们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漆扇的起源、历史以及制作工艺。他们带领学生们欣赏了各式各样的漆扇,让学生们对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初夏的微风吹拂着,师生们围坐在一起,共同体验着制作漆扇的乐趣。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生漆、染料等材料混合,并轻轻地将扇面浸入水中,让水流动形成美丽的纹路和花样。每一把扇面都呈现出独特的色彩和图案,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初夏礼物。

经过一番精心制作,一把把色彩斑斓、图案各异的漆扇展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们欣喜地将自己的作品晾干,相互欣赏彼此的创作成果。老师们也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感受到了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初夏的彩绘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这次活动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学生们会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继续探索更多美好的艺术领域。

扈庆翠、孙凤霄:虚拟世界中的VR+DIY 

(大数据学院/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汶阳书院)

在科技的璀璨星空下,VR技术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逐渐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VR技术,感受科技的无限魅力,全生异科导师扈庆翠、孙凤霄带领异科学生们在汶阳书院112活动室举办了一次开生面的VR知识科普与VR眼镜手工DIY活动。

扈老师和孙老师精心准备了丰富的活动内容。活动伊始,孙老师为大家分好了准备好的西瓜,大家边吃边聊,随着轻松愉悦的氛围逐渐升温,扈老师开始引导大家进入正题,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VR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趋势,让学生们全面了解VR技术的魅力。 

接着,扈老师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VR眼镜DIY材料包,详细讲解了制作VR眼镜的步骤和要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尝试。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开始动手组装VR眼镜,从安装镜片到安装支架,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VR眼镜在学生们的巧手下逐渐成型。

最后,当大家戴上自己亲手制作的VR眼镜,沉浸在虚拟现实的世界中时,那种震撼和兴奋是难以言表的。他们惊叹于VR技术带来的沉浸感和交互性,也为自己能够亲手创造出这样神奇的体验而感到自豪。在体验的旅途中,扈老师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将VR的原理娓娓道来,让学生们在左右眼的图像差异中,感受到脑海中立体世界的诞生。

这场VR知识科普与VR眼镜手工DIY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对VR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洞察,更是点燃了他们心中对科技的渴望与探索之火。活动以一种全新的体验形式,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体验、互动,感受着科技的力量,拉进他们与科技的距离,为他们的创造思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引领他们思考未来科技的无限可能,让他们在在科技体验活动中成才增智。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学生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汶阳书院112活动室。但他们带走的,不仅仅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更是一颗颗对科技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心。他们知道,这只是他们科技探索之旅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他们去发现,去创造。

编者札记:师生共话活动,让师生互动变得生动而有意义,师生们在共同参与活动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联结。

责任编辑:姜潇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多元化与创新并驱的时代,教育的边界不断拓宽,校园中的活动多样性逐渐显现。VR、涂鸦、共膳手绘等等,让老师们与学生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