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气)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圆满完成专业见习活动
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铜陵市建工局、铜陵市建筑业协会的协调下,4月23日至28日,机械(电气)工程系24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48名学子走进建筑类企业一线,开展为期5天的专业见习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活动以施工现场为课堂、以行业专家为导师,通过“分组轮岗+实地研学”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四方联动,打造实践育人新平台
本次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协同”的联动优势。铜陵市建工局精准对接企业资源,铜陵市建筑业协会全程协调保障,建工专业教师团队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制定实践方案。48名学生分为4组,深入安徽建工长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安徽红景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铜陵华厦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铜陵益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4个重点工程现场,开展图纸识读、构造认知、主体结构工程各环节施工、安全教育、质量验收等全流程岗位实践。
工学结合,锤炼职业技能硬本领
在项目施工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化身“实践导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带领学生参与钢筋配料加工、连接、绑扎与安装等工艺,开展砖墙砌筑实训,实地观摩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现场介绍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撑等施工工序,专任教师现场指导学生识读在建工程图纸,现场介绍梁、板、柱、楼梯中钢筋配置情况,将平法识图课程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负责郊区新能源汽车创新产业园施工现场的安徽红景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固春表示:“作为老六中(学院前称)毕业的校友,非常欢迎同学们来工地见习,这就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传承,通过几天的见习,同学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明显提高,同学们见习的态度很认真,积极主动跟现场师傅后面学习交流,对现场施工工艺和流程有了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祖国未来的建设还需要这些年轻的建工学子。”
此外,师生还走进海螺水泥生产基地、海螺商砼生产基地,观摩绿色建材智能化生产线;在铜陵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有限公司学习建筑材料性能检测技术;在铜陵有色铜基新材料项目施工现场探访钢结构厂房构造、在安徽国弘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观摩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生产过程,构建起从材料生产到工程落地的全产业链认知。
协同育人,共筑职教发展新生态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是学院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生动实践。通过政校行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教室与工地衔接、教学与生产同步、技能与岗位对接”。铜陵市建工局副局长翟光南来施工现场指导见习活动时指出:“希望同学们在见习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同时也要注意安全,未来扎根铜陵建筑业,为推进城市建设和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建工局将持续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完善人才培养生态链,为行业输送更多‘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人才。”机械(电气)工程系副主任朱明星在检查学生见习时表示:“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将行业标准、职业规范、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铜陵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懂技术、精技能、善创新’的新生力量。”
未来,建筑教研室将继续锚定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以“双高”建设为抓手,深化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工学结合锻造产业工匠,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