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以“党建引领、多元协同” 构建高质量育人生态

发布时间:2025-04-24 08:32:07 知义社区

一、强化党总支领导,构建“全域协同”责任体系

(一)顶层设计强责任

机械工程学院成立以党总支书记、院长为双组长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月调度周推进”工作机制,党总支书记亲自部署“一站式”学生社区关键任务,推动学院师生党支部、教师团队、团总支、科技协会等多部门协同共建,形成“党政同责、一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学院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案》,通过开展“院长书记接待日”“班主任结对子”等活动,直接联系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群体学生、毕业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二)组织架构“全覆盖”

构建“党总支—学生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先锋岗”四级网格化党组织,同时结合“党团学”三线,形成“四横三纵”学生工作体系,从而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实现党建与思政浸润相融合。

此外,指导团总支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学生干部先锋队”“志愿服务分队”等组织,通过“学生志趣共同体”实现自我管理,同时开展学风建设“1+N”帮扶、文明创建等活动。

二、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多元共治”治理生态

(一)网格管理“精细化”

学院推行“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党总支副书记任片长、辅导员任楼长、学生党员任层长、学生干部任舍长,使“问题发现—响应解决”形成闭环。同时,建立“党员责任区”,实施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校培养考核与志愿服务、理论学习相挂钩制度,以加强党员管理。

(二)育人力量“全下沉”

学院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社区,院长、党总支书记定期走访学生宿舍,并在开学季、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谈话、开展“开学第一课”“你的衣服谁归纳”等专题讲座。

1.jpg

2.jpg

同时,学院实施“双导师制”,由党委委员、辅导员担任思政导师,负责理论教育;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担任学业导师,推动课程思政与社区活动融合。此外,学院辅导员“社区办公制”达到全覆盖,心理咨询室、党团活动室入驻社区,打造“想得起、找得到、信得过”的服务场景。


三、深耕基层治理,培育“党建+”特色品牌

(一)红色基因浸润工程

学院党总支坚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这一“生动教材”,通过实践教育立根铸魂、开展主题教育凝心聚力、进行结对共建协同发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文化深度,继而彰显时代温度与实践力度,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为学院党建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3.jpg

学院以重要纪念日为线索开展“读一封家书”“跨越时空对话”“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等系列活动;以家乡红色地标为线索开展“打卡家乡红色圣地”等系列活动;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为线索开展“行走的纪律课堂”“西青区六埠村重走长征路”等系列活动,覆盖学生1000余人次。

院党总支将红色资源作为培根铸魂的源头活水,通过构建“场景浸润—实践体悟—行动转化”形成育人闭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坚实堡垒。

(二)创新“家文化+”服务模式

学院党总支打造“青椒论坛”“桑榆讲堂”“惟清耕读坊”“优秀校友论坛”等专题工作模块,推动青年教师、院关工委“五老”成员、美育老师、优秀毕业生常态化下沉社区,并明确四类主体的服务频次及内容,创新“家文化+”社区服务模式。

4.jpg

5.jpg

通过开展“行走的力量”“春分·心愈时光”“行业前沿你所不了解的知识”“我当销售的那些日子”等家风传承、美育美学教育、优秀毕业生反哺社区活动,实现课程与实践的双向转化,用最贴近学生的方式,推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迈出新步伐,让学生在社区也有“家”的归属温暖感。


责任编辑:叶珂含
知义社区通过强化党总支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深耕基层治理,以“党建引领、多元协同” 构建高质量育人生态。
天津仁爱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一线原则”,推动领导、思政、管理、服务力量下沉社区,打造三全育人新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