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 | 青衿归乡路,赤忱践诺时
寒假期间,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青年学生积极响应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主动走出校园,通过实践感知时代发展脉搏,深入家乡基层一线,在社区服务、企业实习、政务实践等岗位上发挥青春优势,依托兼职锻炼、文化宣教、网络“云实践”等多元化形式,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行动力。纺服学子坚持知行合一,在参与基层治理等具体实践中锤炼本领,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通过这堂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展现了新时代纺织青年挺膺担当、科技报国的精神风貌。
2024级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孙浩然,服务于盐城市建湖县团委
在建湖团县委实习的这段经历,成为我职业生涯与个人成长道路上璀璨的篇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初入机关单位,严谨有序、高效运转的工作氛围便深深感染了我。在这里,每项任务都承载着精益求精的标准,容不得丝毫疏漏与懈怠。置身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我如同璞玉经历精心雕琢,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显著提升。
尤为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悟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涵。每当投身青年事务时,那份源自心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便油然而生,时刻激励着我以更饱满的姿态践行初心。
展望未来,我将以更加昂扬的奋斗激情和务实笃行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学习与实践中,立志为青年事业发展持续贡献青春力量,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赛道上奋力前行,用担当与实干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2024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俞子凡,服务于盐城市滨海县八滩镇人民政府
此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如同一部鲜活的基层教科书,让我既聆听到故乡蓬勃发展的时代之音,更读懂了民生服务背后的精神密码。在民政服务窗口实习期间,从低保核查到殡葬事务管理,从养老保险申办到优抚政策落实,那些看似程式化的工作流程中,跳动着千家万户的冷暖脉搏。我逐渐领悟到:在数据表格与政策文件构筑的工作场域里,最动人的永远是那双倾听诉求的眼睛与那颗为民解忧的初心。当田间地头的调研足迹与办公桌前的服务身影重叠,我触摸到基层治理的温度——这不仅需要抽丝剥茧的专业能力,更离不开“枝叶总关情”的使命自觉与“功成必定有我”的青春襟怀。
依托共青团的创新平台,我以助农主播身份投身乡村振兴热潮。从直播间到田间大棚,数字化浪潮中的助农实践让我既感受到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更读懂了乡土中国的深层肌理。当优质农品通过云端走向全国,当乡亲们捧着订单绽放笑容的瞬间,我深切体会到:新时代的基层沃土,既需要科技赋能的硬核支撑,更离不开青年与土地的情感共振。这场跨越城乡的数字接力,不仅刷新着乡村发展的叙事方式,更在时代经纬中标注出青年奋斗的价值坐标——以智慧沉淀热土,用情怀丈量征程。
2023级纺织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黄璇,服务于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人民政府
在平马镇人民政府宣传办的寒假实践中,我参与了春节前后的两项重要活动,这段经历让我对基层宣传工作的多元价值有了更立体的认知。春节前夕,我随自治区信访局前往梅桑村开展“情暖新春 关爱到家”慰问活动。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既当慰问物资的搬运工,又做民生诉求的记录者。当看到独居老人攥着春联反复摩挲时,我按下快门定格了这份感动。节后参与田东县“文明暖心”文明实践时,我化身志愿者,在养老院与老人们“吃汤圆、拉家常”,其乐融融地陪伴他们度过温暖元宵。两次活动的衔接让我领悟到基层宣传的双重使命:节日关怀是雪中送炭的温暖传递,文明实践则是细水长流的润物无声。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我的综合能力,更让我在倾听与对话中触摸到基层治理的脉搏,坚定了用青春力量助力家乡发展的信念。
2023级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任松,服务于青岛市即墨区
回首这次社会实践,我心中充满感慨。五天的活动正好赶上年前最忙的时候,刚去的第一天心情特别激动:一方面觉得能参与从来没体验过的事情很新鲜,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能不能做好每天的工作。好在最后顺利完成了所有任务,发现只要大家齐心解决问题,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人和事,困难都能克服。
最难忘的是社区大扫除那天。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扫落叶、搬杂物,风刮在脸上生疼,但看着收拾干净的小区,心里特别暖和。后来在保卫科帮忙时,看见物业师傅跪在雪地里修水管,裤腿都结冰了还提醒居民小心地滑,那一刻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责任。
这个寒假,我在给别人帮忙的过程里长大了不少,原来付出的快乐这么真实。那些和同伴们搓着手干活的日子,还有居民接过新年福字时的笑脸,就像冬天里的小太阳,一直暖呼呼地照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