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社区——历史突破:我院代表队荣获2024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一等奖
2024年4月13日至14日,由国际法促进中心主办、国际刑事法院支持的“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International Criminal Chinese Moot Court Competition,以下简称“ICC中文赛”)在北京香山饭店成功举办。我院学生代表队在陈珊珊老师的指导下和魏超老师的带队下,凭借深厚的法律素养、严谨的逻辑思辨以及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一举荣获一等奖及最佳受害人代理人庭辩奖两项荣誉,实现了学院在此项国际知名赛事中的新突破。
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18支队伍报名参与,其中45支队伍晋级线下庭辩赛。本次参赛的我院代表队由分别来自20、21、22级的七位本科生同学组成,他们是代杨新、王子璐、袁雅雯、顾柯兰、洪桢干、徐婧怡和赵海洋。这七位同学均有丰富的模拟法庭竞赛经验,在合作备赛过程中展现出高效的团队协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代表队组建后的三个月中,成员们针对赛题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从分析案例细节到研读国际法文献,从撰写法律书状到模拟法庭实战演练,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召开了超过三十次小组会议。队员们保持每三至四天进行一次集中讨论的频率,分享研究成果、探讨法律争议点、规划后续策略。即使在春节期间,团队成员也毫不松懈,年初四便继续投入备赛工作;而在正式进入线下庭辩赛前的一周内,队员们更是每日坚持模拟庭辩训练,直至深夜十二点才离开法学院研讨室。整个备赛期间,团队形成了二十多版书状、十多版庭辩稿以及近五十份专题问题研究文稿,扎实的文书工作为夺取奖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代表队得到了多方的鼎力支持。在书状准备阶段,陈珊珊老师定期与队员们进行讨论,对诸多关键法律问题和论证策略提出了宝贵见解,尤其是在困扰队员已久的管辖权问题上,帮助队伍解决难题。在庭辩准备阶段,除了陈珊珊老师的细心指导外,魏超老师、李邦同学和邹澄蔚同学也观摩了训练过程并给出建议,助力队员们更好地掌握回应质询的技巧。线下比赛阶段,魏超老师始终陪伴左右,与队员们一起复盘交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学院也在指导老师配置、带队老师协助、资料查询、场地提供和日常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成为了代表队坚实的后盾。
在随后的现场庭辩阶段,由庭辩员王子璐、代杨新、袁雅雯和研究员顾柯兰、洪桢干出庭应战,徐婧怡、赵海洋则负责庭下的研究与记录工作,代表队相继与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传统强校展开对决,表现稳健,赢得了法官们的高度赞誉。
经过两轮共计六场的激烈庭辩,我院代表队在45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总积分位居前12名,赢得一等奖,庭辩员袁雅雯凭借卓越表现,荣获最佳受害人代理人庭辩奖。
本届比赛议题极具现实意义,案件涉及《罗马规约》的管辖权、危害人类罪、战争罪以及被告人的受审能力等多个法律问题,同时还深入探讨了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国家主权与国际介入之间的复杂关系。ICC中文赛作为法学教育领域的创新标杆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平台,致力于深度培育未来法律精英的国际视野、专业素养和法治精神。该比赛难度极高,全面检验了参赛者的法学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凭借严谨的组织安排、权威的评审机制及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一赛事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对国际刑法的关注与理解。期待未来有更多优秀学子参与到这项赛事中来,为我院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