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智工舍——机电工程学院成长陪伴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铸魂逐梦迈向机电学工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3-08-30 08:50:34

智工舍——机电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探索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具有机电特色的本科生“成长陪伴+”工作体系。

一、基本情况

1.组织领导

智工舍——机电工程学院成立本科生成长陪伴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成长陪伴计划统筹工作。组长由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秘书由学工办主任担任,成员由系主任、教务秘书、辅导员等组成。

2.制度保障

智工舍——机电工程学院于2021年出台《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成长陪伴计划实施方案》,落实全员导师制,发挥“三全育人的协同作用,方案对于陪伴的模式、实施的计划、陪伴的内容、陪伴的方式、陪伴效果的考核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陪伴工作有据可循。

3.队伍建设

在新生入学季,学院开展成长陪伴计划导师聘任仪式,为每名新生配备德政导师、学业导师和朋辈导生。其中德政导师由年级辅导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担任;学业导师由一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结对比例不超过1:5;朋辈导生由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组成。

目前,2021级、2022级均已全员覆盖。其中2021级由4名德政导师、87名学业导师、14名朋辈导生陪伴329名本科生;2022级由6名德政导师、79名学业导师、37名朋辈导生陪伴346名本科生。

二、基本情况

1.陪伴方式

1)德政导师依托党支部、团支部、学生组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每学期谈心谈话100%覆盖,每月至少组织参与1次集体活动、深入课堂(宿舍)至少1次,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心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

2)学业导师每月与被指导的学生面谈或网络交流不少于1次,每学期组织线下集体活动不少于1次。引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朋辈导生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体陪伴活动,每次不少于2小时,根据陪伴对象需求,灵活安排专题答疑、经验分享等活动。成立线上QQ群等共享平台,分享学习资料,加强平日沟通。

2.陪伴内容

主要从思想、学业、生活等方面开展陪伴工作。德政导师以思想引领为主,学业导师以学业成长为主,朋辈导生以生活适应为主,相互之间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

1)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明确奋斗目标和成才方向,提升素质能力。

2)了解学生的志向、兴趣、生活等情况,对于学生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及时给予关心帮助。

3)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热爱专业,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4)指导学生阅读专业著作、文献,进行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能力。

3.特色亮点

1)创新“成长陪伴+党建”纵横融通育人模式:学院聘请辅导员兼党支部书记担任德政导师,在横向做好年级日常教育管理的同时,纵向做好以专业为基础、高低年级深度合作的党建、团建等工作,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群众融入学生工作中。从党员“N+1”精准陪伴到成长陪伴,建立党员联系团员、团员联系群众的“帮导”“帮教”“帮困”活动;开展党团知识宣讲,党支部与优秀团员青年结对开展活动,引导团员青年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学生党员与后进学生结对帮扶,通过陪伴晚自习、分享学习资料、答疑课堂等方式帮助学生改变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成长陪伴+党建”的纵横交错实现了以党建带团建、促学风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在全院范围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2)打造“成长陪伴+实践”产教融合新模式:学院积极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深入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实现成长陪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联系。在访企拓岗与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带领低年级学生深入企业开展访谈、行业调研、岗位实习等多元化实践探索,例如2022年赴苏州易德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文化,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工作人员交流实习、实践经验;赴国家龙头企业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调研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学生深入车间,详细了解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机械加工设备、产品检验标准等。“成长陪伴+实践”产教融合新模式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前景分析与就业能力的提升。

3)组建“成长陪伴+企业”生涯导师团队:以苏州大学机电工程校友会成立为契机,邀请知名企业校友加入学院导师库,发挥企业导师在学业与专业指导、自我认知与管理、职业能力训练与提升等方面影响。在企业导师的选聘中,以企业家、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要求导师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丰富的就业创业经验和专业知识,愿意奉献时间和精力帮助大学生稳定专业思想,规划生涯路径,明晰社会需求。

4)构建“成长陪伴+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院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以123工作法“一个目标、两大平台、三项融合”构建“导师赋能、融合聚力、争创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研导师制、科技竞赛、创客工程、实践课程”的多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和“课程竞赛内环体系、融通融合外环体系”多维度双创素质提升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依托“智工舍-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两大平台构建科创项目培育体系,联动相城机器人研究院、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师生、校友攻关核心技术和发展产业创新提供支撑和服务;通过“科教融合、学科融合和产教融合”构建以科研兴趣类讲座为塔基、科创训练营为塔身、三大赛孕育为塔尖的金字塔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立足于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交叉前沿知识的支撑,积聚和培养工科拔尖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三、育人成效及辐射示范

1.学院学风建设质量有效提升:通过精准陪伴、集中晚自习、专项科目答疑、经验分享等活动,学院延长学年比率大大减少,考研升学率稳步提升。经统计,师生党员累计帮困助学173人次,40名延长学年学生在帮扶下顺利毕业,截至2023年5月,延长学年人数降至49人,同比降低33%。2021、2022年考研升学率逐年增长,2022年考研升学率实现40.46%。

2.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成果显著:在学业导师的带领下,65名2021级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创新项目、竞赛,其中21人获得校级以上荣誉,80%的同学在竞赛中得到学业导师帮助;33名2022级学生已加入科研创新项目。学院在2021年《SlamOpto雷达——智慧物流行业的“智慧神瞳”》 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2022年《蓝海引擎—波浪能源收集器助力海洋强国梦》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创青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省(部)、校(市)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类比赛奖项年平均百余项。

3.学生生涯、学涯规划明确:通过谈心谈话、机电午餐、校友座谈、走访企业等方式,在德政、学业导师与朋辈导生陪伴下, 274名2022级学生明确大学期间生涯学涯规划,51名学生表示暂未明确,还需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活。在清晰规划的274名学生中,89.78%人表示目标升学(国内+出国境);7.66%人表示目标就业;2.55%人表示目标考公考编。

4.守好校园安全防线“零”事故:学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活陪伴,对学生管理各项政策进行逐条解读,积极开展谈心谈话和深度辅导工作,加强与新生的沟通交流,动态精准掌握学生的思想、生活等基本情况,努力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关心和关爱,帮助学生适应大学新环境、新生活,及时发现、干预、解决各类突发事件,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

责任编辑:苏州大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智工舍——机电工程学院成长陪伴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铸魂逐梦迈向机电学工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