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保障筑根基,一站式社区促成长
“一站式” 学生社区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旨在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 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紧密对接学生成长需求,从队伍、空间、经费等多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队伍保障:打造多元协同的育人团队
(一)辅导员入驻社区,做学生的贴心人
选派优秀辅导员入驻学生社区,实现辅导员与学生的“零距离” 接触。辅导员定期走访宿舍,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二)思政教师下沉,提供专业指导
聘任马克思学院专业教师为“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导师,常态化走进学生社区,全面了解学生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点对点解答学生思想疑惑,切实打通思政工作“最后一公里”。学校对被聘任思政导师提出“四个一”要求:(1)党建引领,每学期在指导社区党支部开展一次党课活动或团日活动;(2)思想指导,每学期在指导社区开展一次以“思政导师进社区”为主题的“明学沙龙”讲座;(3)成长发展,每学年指导一个社会实践团队;(4)生活关怀,每学期在指导社区组织开展一次与学生谈心谈话。
(三)学生骨干参与,实现自我管理
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社区学生干部,成立社区自治委员会。学生骨干在社区管理、活动组织、信息反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如社区自治委员会组织开展的 “文明宿舍” 评选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宿舍的卫生环境和文明程度。
二、空间保障:构建功能完备的育人环境
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目前建有学生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易班体验中心,明学悦读体验中心,立心研习心理工作坊,萱园(师生研习空间),征兵工作站,退役军人服务站,“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服务中心,“一站式”学生社区辅导员办公区及宿舍区等多个阵地,服务范围辐射全校学生。
(一)打造党建引领空间,强化思想教育
在社区内设立学生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党团活动室、学生社区辅导员办公区等党建阵地,开展主题党日、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让学生在社区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通过举办 “微党课”,学生们在交流中加深了对党的历史的了解,增强了党性修养。
(二)建设学习交流空间,满足学业需求
打造社区易班体验中心,明学悦读体验中心,萱园(师生研习空间),等学习空间,配备桌椅、图书资料、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完善生活服务空间,提升生活品质
优化社区内的生活设施,设立“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学生的各类事务,如学生证补办、火车磁条等业务。同时,建设立心研习心理工作坊等工作室,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休闲娱乐的需求。
(四)设立征兵与退役军人服务专区,助力国防教育与军人服务
1.征兵工作站:点燃学子参军热情。在学生社区设立专门的征兵工作站,为有志参军的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学生提供报名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在线填写报名信息、准备相关材料,确保报名工作顺利进行。从报名到入伍前的体检、政审等环节,工作站全程跟进,及时向学生反馈进展情况,为学生入伍保驾护航。
2.退役军人服务站:温暖退役军人心灵。服务站为退役复学学生提供学业帮扶,根据他们的专业和课程进度,协调安排学业导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学习生活。服务站还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收集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组织退役军人参加招聘会,并邀请创业成功的退役军人分享经验,助力他们开启新的职业篇章。
三、经费保障:建立稳定充足的投入机制
(一)专项经费支持,保障建设顺利推进
学校设立 “一站式” 学生社区建设专项经费,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活动开展等。例如,2025专项经费用于升级社区的网络及信息化设备,提高网络速度和稳定性,更新电脑,为学生的线上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保障。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拓展经费来源
积极争取社会捐赠,与校友、企业合作设立奖助学金、开展实践活动等。同时,鼓励各学院、各部门通过项目申报等方式,争取学校的经费支持。如太仓怡安食品有限公司捐赠价值98000元的萱园路演厅LED大屏,用于改善社区的基础及文化建设。
通过队伍、空间、经费等多方面的充分保障,学校 “一站式” 学生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