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构建“党建+艺术”融合发展育人模式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艺术学科专业优势,打造“党建+艺术”融合发展育人模式,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艺术教育为载体,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实现党建、艺术与育人的深度融合,促进党建工作质量和事业发展质量双提升。
一、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制度设计
学院党委研究出台《音乐学院党委关于“党建+艺术+育人”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工作保障和宣传引导,促进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如主题党日、青廉讲堂、“当先锋·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弘扬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等,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归属感。落实《音乐学院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化“三演三进三融”育人机制,全力打造“小音符”思政育人品牌,“小音符”艺术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学校、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鲁北化工、沾化海防办事处开展文艺下乡、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持续奏响育人新乐章。“小音符”已经成为学院师生艺术实践品牌阵地、艺术教育和美育教育第二课堂,促进学院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领域思政育人全覆盖。与宁波歌舞剧院、淄博市工人文化宫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二、深化艺术铸魂,挖掘思政元素
一是开设艺术讲坛,邀请业内专家学者韩国岭南大学崔允禧教授、李东桓教授,于庆新教授、项阳教授、陈荃有教授、陈正哲教授来学院讲学,开展“顶尖舞者进课堂活动”,从专业角度指导学院师生艺术创作和表演能力提升。二是创作艺术精品,原创作品《夯歌》《孝妇河的诉说》《戈壁花开时》《星辰未曾远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党的先进思想、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融入艺术创作,将地方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与艺术实践,提升了艺术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是优化艺术环境,创设团结、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教师发展中心,教室琴房软硬件设备升级等师生关注事项,提高师生幸福指数。四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艺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升思政育人效果。
三、强化三个结合,促进育人融合
一是将党建工作融入艺术教育全过程,将思政铸魂与艺术实践有机融合,开展各类音乐党课、艺术思政课等,以红色经典培根铸魂,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的统一。二是将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第六届佛教论坛、济南国际合唱节展演、中国文艺志愿者走进淄博慰问演出等社会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扩大了学校社会知名度。三是将艺术教育与美育教育相结合,坚持以党建推动美育工作实践,培育人人美育、事事美育,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氛围,承办学校毕业典礼、庆祝建校68周年毕业展演、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师生合唱比赛、非遗进校园活动,举办各类音乐会、第七届山东理工大学音乐舞蹈大赛等美育系列活动30余场,多维度展示了学院教育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