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就业,他们这么干!
守从业初心,坚定而专注
在精益求精中臻于至善
思育人之道,躬身且细作
在知行合一中铸魂领航
创精品文化,突破中超越
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2021年,山东建筑大学全面启动了“一人一精品”辅导员精品项目建设,面向全体辅导员探索实施精品项目培育工作,通过打造“一人一精品”的生动局面,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注入新活力,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三年来,建设辅导员精品项目228项,评选优秀项目64项。
为展示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做法和典型成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山东建筑大学推出优秀辅导员精品项目系列展示。
本期推出:就业育人系列优秀辅导员精品项目。
土木工程学院 张宝亮
《党建“4+”——大学生就创工作新模式》
党建 “4+”,即党建+访企拓岗、党建+创新提升、党建+技能培养、党建+课题研究,是围绕就业创业开展的精品项目,是对党建工作和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党建的引领带动作用,有效破除了“两张皮”现象。
党建+访企拓岗,重在以学促联,发掘更多优质岗位。以校企党支部联建共建为纽带,构建“三联动”模式,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
党建+创新提升,重在以练促赛,获得更多大赛奖励。打造“1+1”创新提升体系,即土木之光论坛和大学生创新班。土木之光论坛邀请校内外的模范党员为学生分享科技前沿、行业动态。创新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杰出人才。
党建+技能培养,重在以训促进,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学生班级实行“双师”管理模式,即校外企业导师和校内班主任。校外企业导师选聘企业中的业务骨干和党员先锋,为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和技能培训。校内班主任选聘“双带头人”,围绕学生专业学习中的问题开展解疑答惑。
党建+课题研究,重在以研促思,夯实理论研究基础。打造了学院层面、企业层面、专家层面等三个层面互联互动的“三位一体”研究模式。精品项目开展以来,积极拓展与企业的交流互动,学生就业率稳居前列。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省赛一等奖、互联网+省赛银奖。与企业联合开展的各项活动先后被《光明日报》、新华网、央广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
管理工程学院 胡建飞
《“136”模式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研究》
项目以“走出去、引进来”为工作理念,通过“周五行动”(每周五走访一个企业或校友),积极对接企业、校友资源。建立“全员对接、分类实行”的运行机制、“1+6”校友对接平台、“十百千”企业分层管理模式等,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突出育人实效,实现对学生的多维度、全过程育人。
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讲坛文化”,邀请资深校友为在校生进行规划类和专业类讲座,在方向和专业上对学生进行引领,当前管理论坛已成功举办21期。
坚持“联合优化”为原则,搭建实用高效载体平台。形成了“两库一会六平台”。分别是近10年招聘企业数据库、近10年学生去向数据库、成立校友分会、6个本科专业线上交流平台,实现3000余名校友、500余家企业在线交流,为学生搭建高效实用平台。
坚持以“实”为宗旨,开展常态校企联合就业育人工作。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开展“筑基行动”和“巾帼行动”,以“百企千岗”为目标,每年定期提供超过100家企业的千余个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近年来设置了济南二建奖学金、中建新疆奖学金、青建奖学金等合计超过200余万元。
建筑城规学院 管一萌
《基于“党团支部+专业+社区”选题思路的 “三方联动”海右青社实践育人品牌的搭建与实践》
本项目建设采取“1+2+X”培育模式,着力打造“一个奖励机制、两个特色成果点、X支服务团队”,全力建好志愿服务试验区。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和现状,制定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结合专业+服务、公益+服务两个特色成果点,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做体力劳动,而是充分发挥专业素养和艺术修养特长,找准联建办法,最大限度助力社区治理。
项目主要有以下特色点:一是服务团队有保障。建立了研究生与本科生、高年级与低年级、党员和团员“传帮带”服务梯队,共计57支团支部队伍、9支党支部队伍,纵向渠道搭建朋辈互助的桥梁。二是服务群众有“温度”。充分挖掘社区治理需求,发挥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兴趣特长,在结对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如针对社区口袋公园建设提供方案设计,进行社区公共空间营造、针对文明宣传社区提供墙绘设计或板报布置、针对留守儿童群体开展绘画兴趣培训等。三是参与学生有收获。建立学生社区实践奖励办法,过程中进行考核评价、出具实践证明,并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优秀学生给予表彰奖励。
商学院 李涛
《应用研究型高校新商科“1234”“双创”教育体系建设》
为培养应用研究型高校新商科专业人才,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本项目对“双创”教育改革进行实践探索,尝试构建应用研究型高校新商科“1234”“双创”教育体系。
坚持一体化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在学院党委领导下,修订、完善了《商学院2023年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学院党委书记朱丽华出席商学院2023年学科竞赛能力培养与实践交流会并指导讲话。
围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联动,提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水平。组建英语、计算机、数学等跨学科“精英班”,贯彻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本年度共举办18次学科竞赛讲座和比赛。
加强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形成“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科创育人格局。以学院党政班子为核心的班主任队伍下沉到班级,辅导员通过班会和团课等形式加强科创教育。
建立四个机制,实现科创育人政策精准化。一是以竞赛为驱动,构建科创育人效能常态化机制。本年度,学院学科竞赛省级及以上奖项207项,获奖学生989人次,其中国家级获奖62项,获奖学生247人次。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激励、帮扶机制。扶持重大竞赛项目、学生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发放“双创”助学金,扶贫又扶“智”。三是依托校内和校外平台,打造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成功建立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10个,初步共建共享一批包括教材、课件、案例库等的校企合作实践课程。四是挖掘学院科研优势资源,建设盘活成果转化机制。本年度累计实现10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挑战杯”竞赛作品。
理学院 刘霞
《“匠·心”主题班会体系:工匠精神融入“一生一规划”教育的研究》
本项目围绕大学生成长周期,将主题班会这一载体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旨在打造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以全程渗透式“生涯规划和心理成长”为抓手、以学生系统性习得为导向、建构个体“一生一规划”进阶方案为目的的“匠·心”主题班会体系,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一生一规划”教育的有效路径。
打造体验式“职业观”主题班会。在职业观教育上,主持人通过简历门诊、一对一生涯咨询等形式给全校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精准辅导,半年间提供服务十余次、服务对象百余人,在此基础上摸清了我校学生在职业观上的特点及不足,从而设计了责任感、事业感、荣誉感“三感”职业观主题班会方案,以提升参与度和体验感为目的,探索团体体验形式与职业观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体验中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职业观。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心育主题班会课程内容框架,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学生需求。在大一到大四阶段,以社会适应、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三个模块为例,重点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大学生活,为未来做好准备,同时能够将大学学习与自身情况有机结合,并在面对情绪问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