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以“3+3+3”联动机制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提质增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要求,学校以“党委-部门-学院”齐抓共管,“教室-实训室-宿舍”同创共建,“教师-辅导员-导师”齐力并行为服务体系的“3+3+3”联动机制,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社区,着力打造集思想引领、学业指导、生活服务、安全管理于一体的育人新阵地,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提质增效。
一、顶层设计强引领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立了以董事长校长邓斌教授、党委书记陈国平教授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构筑起“党委-部门-学院”齐抓共管,建成以警务工作室、征兵工作站、就业指导站、心理咨询工作站等学校特色功能区为核心,4个二级学院工作站为动力的“1+N”模式“一站式”学生社区;校务会专题部署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推进会系统推进。同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以党建引领为带动,带头深入学生社区,强力引领各学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站建设取得实效,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二、"三深入"机制显实效 打造五育融合新平台
学校领导班子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课堂、食堂、实训中心、学生寝室等,将关心关爱送到学生身边。各二级学院领导带头,组织辅导员、骨干教师以“三深入”(深入学生课堂、深入学生寝室、深入操场)为抓手,“教室-实训室-宿舍”同创共建,“教师-辅导员-导师”齐力并行为服务体系打造五育融合新平台。
执行校长邓力轩等深入教室检查学生晚自习
党委专职副书记边清泉带领入党积极分子
到南山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活动
(一)深入课堂,抓教风促学风。推进队伍入住制度,一是建立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每年累计听课评课均600余节次,开展教学研讨50余场次;二是坚持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每月学生学情座谈会;三是推行“学业导师+专业技能导师”双导制。选聘专业素质过硬、威信高、热心学生工作的教师担任社区学生学业导师,引导学生科学认知学科专业、大学学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业规划,合理构建发展路径规划。开放工程实训中心,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学习加油站作用,专业技能实训教师、企业工匠能手加强对学生技术技能指导,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同比增长35%。组织学生参加中级工、高级工技能等级培训,考试合格率得到提升。通过队伍入住,指导学生学习、技能提升,解决学生需求帮助,强化思想引领,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引导学生励志成才做到学生心坎上。
黄峰教授指导学生竞赛
每月学情座谈会
(二)深入寝室,抓养成树新风。推进领导干部、专业教师、思政队伍、管理和后勤服务等育人力量常态化下沉到学生宿舍,开展心理辅导、学业帮扶、生涯规划、安全教育及安全隐患排查等,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实施“文明寝室”创建工程,将寝室文明创建纳入劳动教育素质学分考核内容,开展寝室楼道文化墙建设、宿舍文化广场建设等特色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学生寝室文明卫生达标率显著提升,宿舍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得到化解,宿舍成员关系和睦。师生对“和谐宿舍”“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增强,“和谐学生社区”育人功能愈加明显,实现了用“浸入式教育”将思政文化育人工作做到“家”,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杨校长等深入学生寝室
学生宿舍文化广场
(三)深入操场,抓体质强素质。学校每期开展体育科技艺术文化活动周,创新实施“阳光体育2.0”计划,专门开展篮球、足球、拔河班级联赛,组建篮球、足球、羽毛球、健身健美、啦啦操等10个运动社团,增设课外体育选修课,教师深入其中组织、指导并开展活动。系列体育活动的开展,学生体质合格率提升至97.8%。
三、特色服务创品牌 构建成长服务新生态
打造“周三大素质教育日”品牌,开展红色主题宣讲、工匠精神分享、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安全文明法制宣讲、文艺汇演、科技艺术展示、技术技能培训等主题活动,每年60余场次;学校整合多方资源打造警务工作室,建成“10分钟服务圈”;就业指导站开展“百企进社区”活动、书记校长访企拓岗等系列活动,推进学生就业,现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比往年同期增长8.8%;征兵工作站着力政策宣传与咨询、国防知识讲座、预征预储协会会员体质训练、协调服务等措施,推进征兵工作。2025年春一次性输送优质兵员43名应征入伍,属地高校排名第一。创新建立“后勤服务保障QQ群”,及时解决同学报修等生活需求服务,学生满意度达98.6%。
四、全校通力协作 激发“一站式”学生社区内生动力
全校通力协作,有序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形成“党建引领、队伍入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治理”的育人新模式,充分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平台作用,激发内生动力,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努力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党建的前沿阵地、“三全育人”的实践园地、“平安校园”建设的样板高地,奋力推动学校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