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心理“育人圈”,打造一站式 学生社区心理育人新高地
一、实施背景
(一)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下的宿舍心理育人基地,是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育工作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创新。
2019 年,教育部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 建设试点工作提出,加快把高校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党建前言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大学生心理教育是“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学生 2/3 的时间都在社区,在社区建立心理育人基地可以适时地 对学生进行引导,潜移默化的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发挥隐性心理健康功能。
(二)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下的宿舍心理育人基地,是新挑战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的重要环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 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尤其突出的是:宿舍在学生心理问题和危机预防与干预中的影响力日益突显,如何做好学生在宿舍生活区的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关乎整体心理育人的成效。在学生的宿舍区建立心理辅导站,将各项心理服务送到学生身边,嵌入学生生活,可极大地提升心理工作的在地性。
(三)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下的宿 舍心理育人基地,是新时代下,转变心理育人理念、提升育 人成效的有效措施。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下的心理育人,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作为工作核心,把服务学生学习与生活作 为工作重点,不仅能够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至学生的生活,防止传统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生活脱节,而且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 学生在性格、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 到管理与疏导相结合,开展重点学生人群的工作,促进学生 的身心健康。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五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网络,10 年建设“1+10心理”育人圈。
构建了“学院-学工部-系/宿管中心-班级-宿舍” 五级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网络,并按照相关要求和学生成长需求, 不断完善五级机构。着力建设“1+10”心理育人圈,形成了 1 个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筹 10 个系/宿管中心心理辅导站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由点辐射到面,深耕“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大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实现心理育人全覆盖,为宿舍心理育人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 根基。
(二)探索“1+1+10+9”宿舍心理服务网络,建强“一 站式学生社区”宿舍心理育人基地。 近三年来,在已建成的五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网络和 “1+10”心理育人圈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和做法, 集中力量,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宿舍心理育人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 1 个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辅导站和 10 个园区朋辈 辅导室,构建成“1+1+10+9”宿舍心理服务网络,即 1 个学 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督导和补给,1 个一站式学生社区 心理辅导站为统筹,10 个园区朋辈心理辅导室对接 9 个系心 理辅导站,对口服务学生的心理服务网络。
1.建设1个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辅导站和10个园区朋辈 辅导室,打造家门口的心灵驿站。 “1+10”辅导站模式可按照不同学生的情况,通过学 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场景打造不同主题活动 (1)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多方面的自我探索,以便能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觉察能力,提 高自信心,学会乐观面对人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形成健 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心理辅导的主题可涉及认识自我、自我价值观辨 析、同理心训练、意志力培养、自信心训练等多个主题,并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培训主题。可以通过让学生体验心理游戏, 发现同学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作出初步的诊断。
2.成立大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心理朋辈部,建立宿舍心 理朋辈室,设立社区心理委员,协助开展心理辅导和互助活 动,一站式心理服务到家。
联动宿管中心心理辅导站、大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面 向本园区全体学生招募了一批热心于心理健康服务的学生 干部,经过严格培训后,协助开展各项活动,形成了“专职 教师引领+兼职心理教师协助+学生干部参与”的多层次服 务团队架构。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人际调节、朋辈学业互助、 团体辅导、行为塑造等学生心理朋辈活动。
三、成果成效“一站式”学生社区宿舍心理育人模式是四川交院心理 育人工作在学生社区的延伸,是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 要路径,也是提供心理服务的场所。截止目前开展的工作已 经小有成效,列举如下:
(一)危机预防的岗哨,生命照护的“安全岛”,为学生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1+1+10+9”宿舍心理服务网络,进一步畅通了危机预 防与干预网络,推动了心理危机早发现、及时干预、实时监 护与后期跟踪。四川交院自从建设宿舍心理育人基地以来,每学期都有近 10 起心理危机事件,由宿舍首先发现并及时 通知辅导员、心理老师介入成功干预,挽救或守护了学生生 命安全,并且通过后续干预,化危机为成长契机,帮助学生 恢复健康、获得成长。 (二)形式多样的社区心理育人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宿 舍文化,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宿舍心理育人基地提供的心理服务内容包括:人际关系、 情感、生活、学习等主题,目前已提供的服务方式有:面对 面交流、邮箱信件咨询、趣味心理活动等。同时,还将针对 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定期的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座谈、 团体辅导、专题讲座等。下面,通过已开展的四项精品活动, 介绍目前已取得的成效。
1.开展“呵护心理健康 拥抱幸福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讲座
通过邀请心理学领域专家、教授,深入学生社区,针对 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系统性开展系列讲座,解决学生心 理健康困惑,树立正确的学生成长观。
2.举办“激扬青春 孕育心灵”心理朋辈特色活动
特色活动借助“故事接龙”、“德国心脏病”、“拆弹 猫”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小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能解决同学们的自我意识、学习潜能、情绪调控、沟通交往、生存意 志和心灵成长等方面的困惑,正向引导同学们的心理成长。
3.开展在“寓”你共成长心理小团队辅导班
目前团体辅导共开展 28 期,辅导小分队不定期在一站式 学生社区内的 10 个心理朋辈室开展交流活动,分享自己在日 常生活中运用所学心理知识和技巧解决问题的经验,互相监 督、互相鼓励,形成长期的心理支持网络。这种朋辈互助模 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榜样力量和情感共鸣,进一步巩 固和拓展团体辅导的效果。
4.开展“手语飞扬 心灵暖阳”社区手语操比赛
心理手语操的作用是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同学 们一起学习和表演手语操,通过手部动作的协调配合,能够 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在共同完成复杂的手语动作组合 时,会更加关注彼此,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认同感。这种 非言语的沟通方式可以作为一种温和、含蓄的沟通补充,帮 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关怀、支持等情感,从而改善人际 关系。
(三)“以学生为本,嵌入学生生活,主动服务学生” 更充分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服务需求 1.提高了心理咨询的接纳度 在宿舍区建立的朋辈心理辅导室能够帮助同学们消除 心理咨询的神秘感和模糊感,让同学们在自然的情境中潜移 默化的接收心理健康知识。
2.提高了咨询和干预的时效性 朋辈志愿者可以通过日常和学生接触,敏锐的察觉到身 边同学的心理状态,能及时发现心理危机的前兆,从而快速 联系老师进行干预。
3.辅导方式灵活,易于操作 相对于传统心理咨询方式而言,宿舍朋辈心理活动受时 间、地点等因素影响较少,能够满足个别同学的需求,学生更 乐于接受。
四、经验总结
目前,已形成“一站式”学生社区“1+1+10+9”宿舍心 理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工作,利用社区心理文化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 过开展丰富的社区心理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成 长和发展,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 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