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下的思政课
清明追思家国魂,丰碑永铸赤子心。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将思政课堂搬到龙泉驿烈士陵园,组织退役大学生士兵、国防班学员等近百名师生,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沉浸式教学、情景化体验,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扎根生长。
活动当天,苍松翠柏掩映的烈士陵广场庄严肃穆,师生们整齐列队,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深深鞠躬、敬献白菊。退役大学生士兵标准利落的军礼,国防班学员笔挺的军姿,在苍松翠柏间绘就一幅镌刻忠诚的精神图谱。
移步董朗烈士雕塑前,微党课《一只破碎的白瓷碗的故事》穿越时空,将历史细节娓娓道来。“站在烈士雕塑前,才真正读懂‘岁月静好’背后的分量,才终于读懂‘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重量。”00后国防班学员刘鑫眼中闪动的泪光,折射出这场特殊思政课的震撼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像先烈那样,把青春熔铸在强国强军的炉火中。”
烈士纪念馆内,《为了美丽的祖国》《帕米尔高原的杏花,红了》等原创情景讲述,通过多媒体技术重现薛志高、黄强等英烈的生命剪影,让“边陲卫士”“战斗英雄”的形象从历史长卷中鲜活走来。
“实践课堂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界限,这种体验式教学使红色文化从‘符号记忆’转化为‘情感认同’。”学校学务部负责人孟广普表示,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完成了从认知到信仰的价值升华。
据孟广普介绍,近年来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着力构建“行走的思政课”体系,通过纪念碑下的思政课、博物馆中的思政课、红色文化场域中的思政课、数字空间中的思政课等创新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更聚人气。学校将持续完善“理论讲授+实践研学+行动传承”的育人链条,通过红色研学基地建设、英雄精神主题创作等活动,构建常态化红色育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