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队伍入驻·协同育人提质
一、引言
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抓手,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要求,聚焦学生成长需求,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打造集思想引领、学业支持、生活服务、心理关怀于一体的育人平台。以资源整合为引擎、机制创新为驱动,构建起“思想引领有高度、学业支持有深度、生活服务有精度、心理关怀有温度”的立体化育人矩阵。通过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学生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入驻,将思想政治工作触角延伸至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全员下沉、全时在线、全域覆盖”的育人新生态。
二、就业精准帮扶:构建“三维联动”服务体系
外国语学院针对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构建“思想引导—资源对接—能力提升”三维联动机制,形成全周期、精准化的就业服务链。
1.思想引导:重塑就业观念
学院通过构建"师生面对面"交流机制与就业价值观培育体系,以浸润式教育引导学生构建理性择业观。院领导深入学生社区值班室,与应届毕业生开展"一对一"深度对话,通过解析文化传媒行业季度人才需求图谱,结合职场发展周期规律,针对性疏导"慢就业"焦虑与"能力认知偏差"问题,
助力毕业生校准就业坐标。随着就业工作进入关键阶段,院党委副书记陈国成在2024年4月主持的"价值引领·职业启航"专题研讨会上,创新采用"职业罗盘"分析法,从专业能力迁移度、岗位价值成长性、生涯发展延展面三个维度构建择业评估模型,通过10多个真实就业案例的矩阵分析,使学生直观掌握"动态适配"的就业策略,有效强化职业决策能力。这种从"心理调适"到"策略赋能"的递进式指导体系,形成了就业教育的完整闭环。
2.资源对接:搭建校企桥梁
学院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就业渠道。在春招、秋招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厦门专场招聘会,定向推送近百条招聘信息,并与跨境电商、教育机构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商务英语、日语专业学生提供对口岗位。此外,针对考公考研群体,开展“一对一”信息跟踪服务,邀请公考名师解读政策,分享备考经验,2023届毕业生中考研上岸率同比提升12%。
3.能力提升:强化职业技能
通过“实践+竞赛”双轨模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学院建设跨境电商实训平台、商务日语综合实训系统等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人民中国”杯日语翻译大赛等赛事,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76项。同时,开设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专题培训,2024年累计开展就业指导活动23场,覆盖学生超500人次。
三、心理辅导与社区治理融合:打造“网格化”育人共同体
学院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社区治理,通过“网格管理—活动赋能—家校协同”机制,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覆盖的心理育人网络。
1.网格管理:建立四级预警体系
以“学院—年级—班级—宿舍”为框架,形成四级心理预警网络。每个楼栋设网格长,定期排查心理隐患;辅导员入驻社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及时响应学生诉求。学院自律会联合网格长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同步排查学生情绪波动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机制。学院每个月定期开展网格长培训会,强调寝室安全的重要性,提醒网格长要时刻关注宿舍内的安全隐患,如电器使用、消防安全等方面,确保同学们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2.活动赋能:创新心理服务形式
依托社区“青年之家”,开展多元化心理辅导活动。每一学期,如期为新生举报心理团辅活动,由黄鑫老师主持“师生面对面”心理团体辅导,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与人际关系矛盾。通过“绘画我们的新家”宿舍文化活动,以艺术疗愈促进学生情感表达与团队协作,活动参与率达92%。此外,学院多次举办心理讲座,开展“心理沙龙”,“心理传球”等系列活动,时刻关心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营造了互助成长的积极氛围。
四、成效与启示
1.服务成效
就业质量提升:通过“三维联动”机制,让学生们对自我的生涯规划有明确的认知,使应届毕业生就业率有效提高,其中跨境电商、国际教育等新兴领域就业占比突破40%,专业对口率达75%。学院多次访企括岗,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宽阔的就业选择。
心理育人深化:依托多元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2024年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5%,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学业预警人数同比下降30%,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测评优秀率较上年增长18%,心理育人精准度与实效性持续增强。
社区治理优化: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年学生宿舍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率由65%提升至89%,学生自治组织覆盖率增长40%,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2.经验启示
需求导向:以学生成长痛点为切入点,通过大数据分析、动态调研等方式精准识别需求,实现服务资源“靶向投放”,构建“滴灌式”成长帮扶体系,避免“大水漫灌”式服务。
协同育人: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教学、学工、后勤、企业等多元主体,构建跨部门协同育人共同体,打造“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育人生态,推动资源互通、优势互补。
技术赋能:深化“互联网+服务”创新实践,搭建就业信息智能匹配系统、心理健康云平台等数字化载体,实现服务响应效率提升50%以上,以技术驱动学生服务向智慧化、便捷化转型。
五、总结与展望
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通过就业精准帮扶与心理辅导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党建引领、专业赋能、文化浸润在社区落地,打造具有外语特色的育人品牌。建议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同时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以数据驱动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编辑:社区党工委李政东
一审:柯珂(师)
二审:许雷宇(师)
终审:林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