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 “一站式”学生社区保障体系建设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创新构建“党建进学生社区”育人体系,将基层党建深度融入学生成长空间。以党员工作站为核心打造“四阵地育人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先进文化传播、科技创新孵化、和谐校园服务的前沿平台;推行学生党员“亮身份、担使命”行动,构建宣传员、联络员、志愿者“三位一体”角色定位;紧扣文明共建主题开展各类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教育、精准帮扶、读书启智、科创实践、文明评选等载体,实现党建引领与社区育人的有机融合。有效整合党建资源与生活场域,在思想引领、文化浸润、实践创新、服务保障等方面形成了立体化育人格局。
根据《关于在学生公寓建立党员工作站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学生社区站务委员会。站务委员会由5名学生党员组成,其中站长1人,委员4人。学生党支部书记、关工委委员作为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的指导教师,院党委副书记负责指导党员工作站的工作。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进一步成立由党委副书记、分团委书记、辅导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认真落实“三进三谈三联”工作制度,常态化进宿舍持续开展,一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三是检查宿舍卫生,排查安全隐患。工作小组成员与站务委员会成员每人每周至少在工作站值班一天。此外,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立“晚九”值班制度,确保学生工作时时有回应、件件有回响。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将原有党政-辅导员-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进一步铺开、深入。向上延伸至学院党委委员、学院关工委委员,向下发展至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骨干,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生“一站式”社区工作责任网络格局。
学生党支部通过责任网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个支部带动一个专业的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每一个学生公寓。要求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要在学生宿舍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从学生社区中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其他同学。通过建立良好的宿舍风气,推动良好学风、良好班风、良好校风的形成。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紧扣“一站式”学生社区阵地建设,通过“空间-制度-育人”三维路径打造综合育人平台。在阵地建设方面,系统构建社团活动室、社区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等多元功能空间,形成集文化浸润、实践锻炼、心理疏导于一体的复合型育人场域;在制度支撑层面,健全“网格化服务体系+规范化管理机制”,通过分层级工作站建设、党员发展质量把控、廉政文化教育、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运行等制度化实践,实现组织覆盖与制度保障同步强化;在育人效能维度,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生活场域,通过责任网络构建与主体性激发机制,有效提升学生“三自”能力,形成党建引领、制度保障、文化浸润、服务支撑的协同育人格局,为“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