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园社区“智联万物·创引未来”主题月活动正式开启
一、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4月30日
二、主办单位
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三、承办单位
文园社区第三批轮值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
四、协办单位
各二级学院、校辅导员工作室
五、活动内容
(一)
实施“AI+”教育赋能行动
通过开展DeepSeek实操培训、举办AI通识教育讲座、开展前沿技术沙龙等形式多样的课程拓展和交流活动,将人工智能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人工智能体验与实践,开拓学生眼界,让更多学生熟悉并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
(二)打造“竞赛+”创新实践平台
依托机器人开发实战营、区块链技术工作坊、智能爬虫编程训练等多元化竞赛辅导活动,结合电子设计、算法优化、智能硬件开发等主题,组织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孵化与跨学科协作,提供导师指导与资源支持,激发学生技术攻关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强化科研训练,树立科技报国情怀。
(三)推进“美育+”文化浸润工程
以数字艺术创作(AI绘画、智能音乐)、非遗手作体验(如簪花、扎染)、主题文化市集(旧物改造、创意设计)等美育活动为载体,融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元素,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实践感悟文化魅力,提升审美素养与创新表达能力,构建“科技+人文”融合发展的社区文化生态。
(四)构建“学业+”帮扶成长体系
通过导师/朋辈进社区开展学业指导帮扶、学术论文写作工坊、前沿技术沙龙(如AI伦理、区块链应用)、学科交叉答疑角(如Python编程、算法优化)等模块化活动,系统性提升学生学业能力与科研工具应用能力,搭建高年级优秀学子与低年级学生交流平台,推动学术资源共享与学风共建,助力学生突破学业瓶颈。
(五)深化“心理+”阳光成长计划
结合“五育润心·沐光同行”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将AI情绪互动平台、主题心理剧创作等创新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下沉到学生社区,引导学生科学应对学业与社交压力,探索科技赋能心理服务的新路径,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生态。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学院要充分认识到下沉学生社区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性,要捋清思路,广开理念,把育人活动规划由点及面覆盖到学生生活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提供平台。
2.组织动员,抓好落实
请各学院结合文园社区主题活动安排,按照活动时间节点,组织动员学生参与(报名途径:关注“南信大学工在线”微信公众号,根据发布的学生社区活动预告及所附二维码选择报名)。活动承办单位要充分考虑每一场次活动规模,确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更多学生参与述求,必要时需增加活动场次。
3.注重总结,凝练特色
要不断自我求变,优化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手段,主动结合主题活动开展、学生专业类别特点以及工作育人效果等方面,不断总结凝练出社区育人实际的好机制、好方法、好举措,积极运用好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努力形成“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和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