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打造“三全育人”实践园地

发布时间:2024-09-06 18:06:34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创建1918年,作为全国首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形成了“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美的形象、强的技能、创的精神”特质和“复合性、精深性、创新性”为特性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成效显著。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在校内外多方调研基础上,坚持统筹规划,分步试点推进,融通社区空间功能,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社区建设责任体系。两年来,学校对超4000的社区空间进行改造和文化建设,形成了一个中心、五个片区、16个楼栋、百余个活动室和三千多间宿舍1+5+100+3000的网络状物理空间架构。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内涵建设,围绕金铁美强创育人内涵,因校施策、升级空间、优化资源,在关键环节上创机制、出办法、见实效,赋能精准思政,加快育人阵地建设和经验凝练,把学生社区建设成为形神兼备、高效赋能的学子加油站。

一、打造社区师生力量共同体,凝聚全员育人合力

(一)“十员”力量下沉社区

学校秉承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校内校外联动,积极引导推动校院两级领导、辅导员、党政团干部、思政教师、优秀专任教师、行业专家、校内外安全教育人员、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后勤服务人员构成的十员力量下沉一线,做到十员力量进社区,教育服务零距离

一是积极推进领导力量进社区。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实施方案》,组织校领导接待日、书记校长面对面等常态化活动,让领导力量真正走近学生身边;二是扎实做好学工力量进社区。落实辅导员带班制度,辅导员每周深入公寓2次,每月不少于8次;发挥班主任力量下沉,每月下公寓与学生交流不少于2次,聘任一批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的驻楼辅导员确保各学院辅导员24小时在校在岗,深入社区情况纳入学院学生工作考核和辅导员、班主任个人考核。把思想交流、职业规划指导、情感困惑疏解送到学生身边,真正把精准思政做到社区三是择优选社区导师组建职能部门行政人员、专任教师、校友等校内外育人队伍入驻社区,通过定期与学生在社区内师生联动,分门别类分析问题、量体裁衣化解矛盾,及时主动关心、回应学生诉求及意见,对于涉及学生的各类问题做到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四是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组织培训社区内后勤、物业相关服务人员,如物业、食堂服务人员、宿舍保洁员等,为学生社区提供服务保障。每年组织后勤管理服务人员专项培训不少于4次,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防诈知识宣传等专项培训。每两周开展一次社区座谈会,吸纳社区学生合理需求及改进意见并及时反馈、及时落实,切实提升学生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

图片1.png

(二)发挥学生主体力量

积极引导学生要以“社区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识,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与社区的建设、学校的发展共成长。

一是成立社区党工委,对学生党员宿舍和入党积极分子宿舍进行挂牌,亮身份、显担当,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生社区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学生社区内建设党建活动室,包含学习研讨、党员宣誓和党建交流等功能,为在社区内开展党建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教育讲座以及团学活动等提供条件保障;三是聘任“楼长—层长—宿舍长”学生队伍,编织以宿舍为单位的最小网格。制定学生楼长、层长、宿舍长聘任办法,目前已聘任楼长20名、层长226名和3131名宿舍长。对楼长、层长、宿舍长开展校院两级培训,以他们为代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遵守社区规章制度,织牢社区学生信息“反馈网”;四是成立大学生自管会学生组织。引导学生骨干带头积极先行,在社区建设和楼宇管理中实践,把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全面发展的空间。五是充分发挥朋辈引领作用,通过“点睛学坊”“社区文化节”“青春争先”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六是以“校长助理团”等形式,拓宽学校和学生的沟通渠道,建立学校领导直接与学生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图片2.png

二、完善服务学生成长“全链条”,贯通全过程育人路径

(一)为单位教育引导学生

学校着眼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在研究了解学生成长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入学—离校”各个关键点,有的放矢开展教育活动,有效激发社区育人活力。一是转型教育促适应。积极制定《新生入学教育方案》,通过“拒虑说”、新生社区第一课、社区班会等形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适应性教育、党史校史教育、专业学习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新生顺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自觉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引导和指导。二是公寓文化促成长。开展新生“军训内务大比武”活动,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依托社区文化节,开展“与你相寓,快乐同行”社区趣味运动会、“一展到底”社区文化节手抄报活动、“‘寓’你携手‘宿’说安全”宿舍安全小剧场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社区生活,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三是生涯规划促发展。邀请职业生涯规划师定期走进社区开展生涯主题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合理制定生涯目标,科学规划学业和职业生涯;四是就业指导促上岗。在社区设置简历门诊区,由“社区导师”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简历诊改服务和有针对性的指导;紧密联系用人单位,邀请企业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定期进社区开设“求职训练营”,通过简历制作、模拟面试、职场礼仪、考公考编经验分享等主题活动。此外,我校在社区设置“最美证件照”、快递“零距离”服务点,优化学生生活服务,助力学子顺利离校。

图片3.png

(二)以“日”为单位服务吸引学生

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要,强化教育教学联动,精心搭建第二课堂,打造人才培养“新引擎”。一是注重形成学生健康作息。通过“早锻炼”“早打卡”“晨曦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注重加强学生日常劳动教育。通过社区宣传栏、显示屏等宣传载体不断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宣传活动。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绿化养护、校园卫生、教室清洁、实验室维护、文明寝室建设等劳动锻炼,设置劳动教育周,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三是改善多场域育人环境改善食堂、公寓站口等文化环境,组织学生深入公共场所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养成节约不浪费、文明守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常态化举办校园舞蹈大赛、草坪音乐会、话剧演出等,实现美育进社区,为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自我提升的习惯养成提供合适的环境。四是建设多样化功能共享空间。在社区每个片区下设学习室、多功能会议室、读书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充分满足学生课后学习、学生组织日常活动、培养阅读兴趣的需要,真正做到第二课堂在社区有效延伸。

图片4.png

三、升级社区空间育人功能,全方位育人跨度再升级

(一)条件保障社区育人

充分摸排学生社区中办公室、商用房、闲置房间等物理空间,合理统筹资源,将学生社区作为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物理空间和组织单位,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融入社区、楼宇、寝室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

一是探索全体学工队伍入驻社区办公,分学院配置办公场所,深入社区开展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二是在社区设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结合各学院专业特色,与思政教育、学生管理等工作深度融合,将辅导员工作室作为师生在“一站式”社区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三是统筹建设公共活动空间,包含校史馆、校园巡游微缩景观、国防教育室、安全教育室在内的教育活动空间,以及心理健康咨询室、24小时自习室、图书借阅室、健身室等,打造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公共物理空间,面向师生开放,充分满足学生阅读、研讨、咨询、展示、健身、休闲等需求;四是升级生活学习设施,结合学生生活需求增添设施设备,按楼栋配备洗衣房37间、饮水机95台、电吹风37组、烘干机22台、洗鞋机12台等,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社区场所。

图片5.png

(二)数字赋能社区育人

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持续加强学生社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赋能社区提供网络基础保障;同步推进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建设,建设必要的信息采集设备,推进数据的融合共享,形成可视化、个性化的学生成长数字档案,实现精准决策、精准管理、精准思政。

一是探索建立全校大数据信息平台,打破各部门业务系统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统一归集、交换、共享,让学生在线上就能完成信息查询和业务办理;二是增设学生事务专栏,在师生办事大厅增设线上办理学生奖助学金申请审核、学费缓缴等日常事务,开设宿舍报修、假期留宿、走读申请等栏目,全天候不间断处理学生生活问题;三是强化社区安全管理,做到人脸闸机系统全覆盖,实现人机互补;四是数据赋能精准育人,在“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引入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依托大数据平台,实时把握学生动态,纵向掌握学生的选课情况、学习成绩、党团活动、科创实践、心理状况等,实现对学生的一键画像、过程记录、趋势预警、智能推荐和科学评价。五是实施“接诉即办”,结合学生在校动态,通过电话访问、微信沟通、QQ 群联络等形式更新学生社区管理数据并结合实时回访机制,为学业、社交等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守护学生安全,让学生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体验。

图片6.png


责任编辑:朱燕、纪孟含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已形成一中心、五片区、16个楼栋、百余个活动室和三千多间宿舍的空间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