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润·实践育人——绵阳城市学院“一站式”社区“党建+文化”特色实践
绵阳城市学院始终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引,将党建引领作为学生社区治理的核心引擎。面对学生思想多元化、学习动力差异化的挑战,学校以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要求为纲领,聚焦“文化浸润、实践育人”目标,创新构建“党建+文化”融合育人模式。将思政教育嵌入学生生活场景,打造兼具思想引领与人文关怀的“社区共同体”。
一、课程思政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
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博安社区党总支联合现代城建学院党委推出“课程国风作品展”,在专业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思政元素。博宁社区党总支组织学生党员赴铁炉村调研乡村振兴成果,鼓励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三农”,激发社会实践积极性,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
国风设计展开幕式
二、党建引领下的学业帮扶体系
学校依托“一站式”社区,领导班子下宿舍、专业教师驻点答疑。博韵社区在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设立意见收集箱收集学生问题120余条,解决率100%,学生满意度达98%。专任教师进社区工作累计30余次,拉近师生距离,体现党建育人实效。
领导班子下社区
三、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实践
学校将将志愿服务纳入党建重点任务。2023年“雷锋精神代代传”活动中,39名志愿者整治校园环境、排查消防设施。在社会责任方面,学校党委赴九合村农业示范基地调研,探索校地协同乡村振兴路径,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队
通过创新构建"党建+文化"双驱动模式,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实践,成功打造年均覆盖超万人次的国风作品展与传统文化活动体系;依托"一站式"社区构建帮扶体系,通过党政班子下沉宿舍、专业教师驻点答疑,形成98%诉求解决率与满意度的服务闭环;以"校地协同"联动机制深化社会服务内涵,不仅形成5000余人次的志愿服务规模,更构建起专业教育与思政引领相融合、社区服务与责任担当相促进、校地资源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立体化育人生态。
绵阳城市学院将持续深化“一站式”社区建设,计划打造“红色研学路线”,串联课程思政基地(如现代城建学院展厅)、九合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及绵阳红色教育基地,构建“学践创”一体化育人链条。同时,依托绵阳科技城资源,探索“党建+科创”特色项目,推动学生参与智能社区数字化平台开发、产学研合作等实践,提升社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