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赴“乡”约 | 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为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增进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帮助大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具体实践,2024年7月11日至2024年7月14日,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了题为“数字增量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融合,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相配合。结合信息工程学院学工党支部校级样板党支部建设平台和“芯·思·享”辅导员工作室的育人工作实际,以及无人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软件技术等专业优势特色,为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起到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与专业技术支持。
为了实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激发儿童对科技的兴趣,2024年7月11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增量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服务团的成员带着对科技知识普及的热忱,来到独峒镇中心幼儿园,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无人机互动体验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探索科技世界的大门。活动中,实践团的成员们利用歼20手掷涂鸦飞机作为教学工具,细致生动地向小朋友们讲解了无人机的基本构造、飞行原理等知识,并同孩子们一起拼装、涂鸦、放飞无人机。活动结束后,实践团的成员们还帮助幼儿园老师完成了教室清扫、桌面擦洗等卫生工作。此次无人机科普活动,不仅拓宽了乡村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热爱,更是将所学专业与实践相结合,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科普活动的生动实践。
2024年7月12日上午,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增量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来到独峒镇开展村干部数字素养暨办公软件能力提升培训。本次培训由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刘丽萍主讲,独峒镇20余名村干部参与培训。为最大化取得培训效果,培训前,信息工程学院组织三下乡实践团向前来参训的村干部们进行数字素养调研。培训中,刘丽萍老师从文档处理和表格处理两个方面向大家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在实操部分,志愿者们提供辅助教学,帮助参训人员更高效掌握办公软件的应用。参训的村干部纷纷表示,通过培训,不仅掌握了实用的办公软件技能,还进一步增强了对信息化工具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乡村振兴是中国当今发展的关键任务,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与网络教育实施,是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为了解农村地区居民数字素养现状,2024年7月12日,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增量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分别对独峒镇八协村、岜团村、平流村等村落进行了农村居民数字素养问卷调研,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地农村居民在数字技能、网络安全意识、信息辨识能力等方面的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数字素养提升计划提供依据,全程采用无纸化、数字化、大数据调研。通过此次调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当地农村居民在数字素养方面的现状、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精准度与有效性,还能促进当地数字素养教育普及和加强成员们自身能力建设,后续,将完成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调研报告。未来,“数字增量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将继续关注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发展动态,为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为帮助老年群体“跟上时代节奏”,解决他们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2024年7月13日上午,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了独峒镇八协村,开展了“跨越数字鸿沟 乐享智能生活”的智能手机使用培训活动。实践团的成员们针对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遇到的共性难题,进行现场演示,同时讲解智能手机使用中常见的微信、抖音等APP使用方法以及手机支付及生活缴费等知识点。与此同时,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践团成员们还向村民们宣传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电话、信息、网络等诈骗手段形式,提醒他们预防网络诈骗。
2024年7月13日-7月14日,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的师生们来到了独峒镇岜团村,该村的岜团风雨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8年),桥体分两层,人畜分道。为挖掘、记录侗民族文化,实践团的成员们用无人机、相机为主要工具,对岜团村以及岜团桥进行了视频拍摄工作。旨在通过数字传播方式,提高公众对岜团风雨桥的认知程度,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深入基层的机会,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信息工程学院将进一步把课堂所学与乡村振兴所需结合起来,找准“小切口”,开展“大纵深”,不断丰富实践成果,引导青年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用青春激情奏响“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时代强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