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 岁月悠悠 重阳情重
重阳节,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便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与重视。重阳节不仅是对自然时序更迭的庆祝,更是对生命长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深情寄托。
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重阳节·习俗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生活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地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放纸鸢】
重阳节天高云淡,风轻日明,纸鸢可轻松乘风而上,很适合放纸鸢。加之古时候人们认为重阳时放纸鸢是为了“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的风俗,所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重阳节·名画
清·石涛《重阳登高图》
清·张同曾《菊花图》
重阳节·散文
重阳等节候上,缸里的蟹就满了,那时我们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在深黄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更深人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成一桌,此外只有一个供差使的红英坐在旁边。谈笑,看月,他们——父亲和诸姊——直到月落时光,我则半途睡去,与父亲和诸姊不分而散。这原是为了父亲嗜蟹,以吃蟹为中心而举行的。故这种夜宴……有蟹的节季里的月夜,无端也要举行数次。不过不是良辰佳节,我们少吃一点,有时两人分吃一只。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
——丰子恺《忆儿时》节选
最热闹的还属九月九庙会。济南的重阳节庙会是在南圩子门外的大片空地上,西边一直延伸到山水沟。每年阴历九月,从全省各县府,甚至从全国各地来的艺人会聚于此,马戏团和戏班子纷至沓来,变戏法的、练武术的、说快书的、玩猴儿的、耍狗熊的,应有尽有。他们各自圈出地盘,搭起席棚,席棚有大有小,至少有几十座,每个席棚留有一个出入口,卖门票收钱。还有卖米粉、炸丸子、豆腐脑的担子,卖花生米、糖果、柿子的摊子,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柿子是济南南山的特产,个大色黄,非常诱人。
——季羡林《九月九庙会》节选
重阳将至,盲雨满城,凉风四起,亭亭落叶,陇首云飞。”就这么几句话,可以说是形容重阳的极致之语,我在不少笔记文章中见到,几乎都一字不易地引用。这个时气,不下滂沱大雨,然而也不是毛毛雨,很细腻柔和如烟似霾那样的雨重阳节也没有,盲雨的“盲”怎么讲,我没有考究过,想想见到的那雨的样子,该是不大不小的中雨,更确切地说是“中雨偏小”的那种雨,这个雨,出门登高作一日游,怎样说都是偏大了一点。但人,人啊,只要有心情,高兴,带着雨具,挑上酒食点心,也就上山了。
——二月河《重阳随想文》节选
重
阳
九九为阳,地久天长
金秋时节,菊花盛放
这是最好的秋日
枫叶如丹,思念更浓
向家中父母长辈
道一声问候
秋风起时,一起浅酌登高
同赏海天,共享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