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程学院:自立自强,乐业乐群,铸就辉煌未来
在江西的这片红土地上,江西工程学院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其学校精神“自立自强,乐业乐群”,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更是引领学校发展、塑造师生品格的强大力量。
培育师生的自立自强,不仅培育的是一种个人品质,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它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不断自我提升的决心。这种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尤为重要,因为它鼓励人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和目标。而乐业乐群这一概念源自《礼记》,其中“乐业”强调的是对工作的认真和投入,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投入度;“乐群”则强调的是社会性,指乐于与人合作共事,融洽相处。故“乐业乐群”不仅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生活哲学,鼓励人们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同时注重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共同为社会做出贡献。
自立自强,点亮前行之光。自立自强,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品质和精神。它意味着依靠自身努力不断向上,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江西新余,是一块创新的热土,300多年前,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创造性地总结了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在这里完成了蜚声世界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80多年前,一代伟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这里写下中国革命的光辉文献《兴国调查》;41年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理事、江西省新余市政协常委、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杨名权先生在这里奇迹般地创建了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工程学院在价值追求的变化沿革中,自立自强、传承文化、创新应用、造富社会是学校不懈的追求,因此,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让每师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都能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实现自我价值和目标。
乐业乐群,凝聚奋进之力。乐业乐群,是对工作的热爱与投入,也是与人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智慧。
在校园中,教师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教学工作,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们也在团队合作中展现出乐群的风采。在一次次创新创业大赛中,不同专业的同学们组成团队,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正是这种乐业乐群的精神,让校园充满了活力与温暖。自1983年建校以来,江西工程学院不断创新发展、大力培育创客,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模式,刷新办学业绩,取得了“非省会城市办大学校,大学校兴小城市,突破区域限制,辐射全中国”的办学业绩,创造了两个“唯一”大学:唯一进入中国百强造富大学同类高校;唯一毕业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类高校。
体现现实,彰显精神之力。大学精神并非虚无缥缈,而是依托于现实的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江西工程学院,“自立自强,乐业乐群”的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和激励作用。它确立了师生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让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形成强大合力。
建校41年以来,学校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应用型人才20余万人,造就了数十位亿万财富企业家和国家优秀人才。毕业生中,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欧敏、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李国平、中国算法芯片行业十大领军人物易海平、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多次上榜人物(2017年江西首富)孙清焕、全国劳动模范万亚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标杆李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程广京等杰出校友。七位毕业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学校也因此被誉为“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
引领未来,续写精神华章。在未来的征程中,江西工程学院将继续担当社会精神导向的重任。“自立自强,乐业乐群”的精神将为立德树人、造富于民提供引领,引导全社会崇真、向善、求美,为科技兴国贡献力量。学校培养的众多杰出校友,是学校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然而,大学并非一尘不染的“真空地带”,但过去那种创新创业的使命感和文化使命感,应当永远被珍视和传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