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范儿】童盼:微光成炬 温暖可及
“您好,请问是心苑社工朱老师吗?”
童盼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一直存在手机通讯录的电话,很庆幸,对面传来了熟悉的声音“是的”。
四年前,大学时期的童盼就曾和同学们一起在淮安市心苑社会工作服务社参加过系列留守儿童志愿帮扶活动。现在,完成辅导员角色转变的她也想带着自己的学生在这个致力于开展特殊群体关爱服务的社工机构延续那份温暖。
01
一通电话开启一段故事
为了实现双方对接,童盼先后6次前往心苑社工服务点,在交流与走访中了解服务点留守儿童的情况。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经常与孩子电话、视频联系,他们日常起居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些孩子平时除上课外,户外活动参与度较少。对于这个群体的孩子,提升安全感、关注学习问题、培养良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更加细致化的服务,在心苑社工的帮助下,童盼联系到了15个家庭,从普及传统文化、宣扬红色精神、推进劳动教育、分享健康知识、拓展素质能力五个角度出发,带领“学周知周”志愿服务队开启了留守儿童系列帮扶活动第一站。
▲图为童盼带领志愿者们前往心苑社工服务处开展红色主题教育
02
一心陪伴助力一个家庭
曾被问及为什么乐于参加志愿活动?这些收获过的感动和温暖给了童盼解读与答案。她说“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加更多的志愿活动,认识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事,而后内观自我,落落大方真真实实地,去做一个可爱而又勇敢的人。”
她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契机,带领“学周知周”志愿服务队陪伴小朋友们阅读运动打卡,教育他们如何自护自爱。其中,让童盼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一个叫小兰的女孩,腼腆、文静是她给人的初印象。童盼注意到,每次活动小兰独立性很强,很少与其他人接触。在与心苑朱老师及社区进一步沟通后,童盼带着志愿者走进了小兰的家庭。小兰和奶奶一起生活在社区养老院,父母离异,父亲刚服刑出狱,8岁的小兰很懂事,将并不宽敞的空间整理得井井有条,努力让志愿者看见最好的一面。童盼带着志愿者们给小兰送去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认真倾听小朋友的不安与好奇,并解答学习上的困惑,从大姐姐的角度教导小朋友如何自护自爱。奶奶看着开心的孙女不禁留下了泪,一直连声说“谢谢!”
临走时,小兰偷偷递过来一朵纸花,打开后里面写着“谢谢哥哥姐姐们对我的关心与帮助,让我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喜欢我,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了。”
▲图为童盼带领志愿者们前往小兰和奶奶的居住地回访
现在,他们依然保持着联系,小兰经常通过电话向童盼分享她在学校获得的荣誉、受到的委屈,虽然很少提到妈妈,但童盼在小兰言语之中也听出了她对其他小朋友的羡慕。童盼承担起了知心姐姐的角色,鼓励、照顾、陪伴,在相处中,她感觉到小兰在一点点绽放自己的天性,大家都很珍惜这份用彼此的陪伴浇筑出来的信任。
03
一束微芒照亮多彩人生
参与志愿服务的三年,童盼从心苑社工服务点出发到东郊社区青少年之家、三树镇新星村、清江浦区非遗工坊,从采访服刑人员子女到陪伴城乡务工人员子女,从城市的社区服务点到乡村的留守儿童家庭,带领志愿者们从社会的各个角落感悟青年的责任。
▲图为志愿者们前往社区开展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
▲图为志愿者们带领留守儿童前往三树镇开展稻田插秧劳动教育
▲图为志愿者们带领留守儿童前往清江浦区非遗工坊开展非遗文化教育
她的办公桌里有一本五彩斑斓的小册子,里面记录着所有被帮扶孩子的个人信息和志愿者们的随笔。“这些志愿活动是打开新世界的小窗,我无比幸运能参与其中,感谢他们带给我的温馨和感动,感谢他们让我看到更多也懂得更多,感谢他们给我陪伴他们成长的机会,并陪伴着我的成长。”这是志愿服务队队长留下来的一段话。
▲图为志愿服务过程中建立的留守儿童帮扶档案
三年来,有35名志愿者报名了西部计划和乡村振兴计划,自觉担当尽责,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做志愿者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也是“乐己”。如今的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达900余人,系列活动累计开展70余项,总服务时长12279小时,直接受益留守儿童达85人,间接受益者700余名。一次课程,一场活动,并不能喂饱孩子,也不会缓解他们的孤单或教会他们知识,但她努力着,带领志愿服务队的小伙伴们通过持续性帮扶给困境儿童带来希望和光亮、温暖和关注,帮助孩子们看见自己、看见他人、看见世界不同的样子,鼓励青年志愿者们成为光、传递光,去做一些终生难忘的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