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求知书院开展“太平泥叫叫”学生社区体验活动
“呜——嘀嘀!”4月18日,一阵清亮的泥哨声从江苏大学求知书院多功能室传出,形似荷包的陶土哨子在学生唇边试音,吹响了“非遗新韵·指尖造物”泥叫叫学生社区体验活动的序幕。江苏大学求知书院联合艺术学院邀请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泥叫叫”传承人唐颍现场授课,通过技艺讲解、实践创作与跨界融合,带领师生们体验传统泥哨技艺的当代焕新。
太平泥叫叫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源于南朝(公元四二〇年至五八九年),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2011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平泥叫叫虽小,但它的工艺一点也不简单,集捏塑、压印、刺孔、烧成、彩绘等独特技艺于一身。太平泥叫叫是集历史文化、民间智慧和风俗趣味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产物,承载着感恩太平的美好梦想,被赞为‘带来幸福的泥哨子’”唐颍说。
活动现场,唐颍手持荷包泥哨示范制作要领:“荷包形泥叫叫需先塑出荷包样式,保留荷包柔美的弧线……”接着,在传承人指导下,学生们通过揉泥、塑形、钻孔等工序,将泥土转化为可吹奏的个性泥哨。有学生将荷花、平安符等元素融入非遗技艺,让泥哨从“会发声的玩具”升级为“可演奏的文化信物”。
“制作过程让我想起奶奶缝荷包时说的老话——‘一针一线都是念想’。”求知书院新能源汽车2202班秦俊达看着自己的作品感叹,“我们年轻人用科技把‘念想’刻进陶土,非遗便能长出新枝。”
本次活动作为第三届创“艺”美育节的特色课程之一,不仅让传统泥叫叫技艺在青年群体中落地生根,更探索出一条“非遗活化”的创新路径。未来,书院将联合艺术学院持续推出篆刻艺术等系列美育课程,构建“知、行、创”一体化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美育实践体系,引导青年学子在动手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智慧。
(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