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辅导员与她的“出圈”学生们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青年教师“以榜样为镜、与卓越同行”,展现全体教职工在学院“三创”发展目标指引下,恪守育人初心、深耕教学一线、勇攀教育高峰的精神风貌,我们推出“我的从教故事”系列专题报道。本系列通过教师第一视角,讲述他们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等维度的真实教育实践,以鲜活故事传递新时代教育者的思考与突破。本期,让我们走进经济管理系,一起来倾听季晓忆老师的故事吧!
成长的道路上
匆匆忙忙,人来人往
一不留神,遇到挫折,心里彷徨
这时需要身后有个力量辅以前行,导以方向
他们是我们的知心朋友为我们成长导航
这就是我们亲爱的辅导员
今天,我想讲一下自己的辅导员从教故事
一、初心守护者,在新时代守护教育的温度
今年是我入职的第十年。我与这份职业的缘分,应该始于2014年的秋天,那时还在天津读研三的我,偶然得到一个实习的机会: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刚刚开设了物流管理中俄合作专业,需要一名外聘教师。离家近、教俄语、还能满足从小想做教师的梦想,我便欣然答应了。没想到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在这里,我遇见了我的第一届学生,给了我无限的温暖。他们每天都会在窗边迎着我来,下课后目送我离开,跟我分享所有喜怒哀乐,让我有了家的归属感。
2015年盛夏,毕业季的我没有给自己任何其他的选择,坚定选择回到让我魂牵梦萦的学校教书。犹记得第一天上班,领导对我说:“做辅导员吧,你能干得很好。”正在犹豫不定时,领导说了一句让我铭记至今的话:“对待学生就像照镜子,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千百倍回馈你。”
教育的温度,藏在细节里。犹记得某个冬天的晚上,正要下班的我,看到办公室门口蹲着一个大男孩,他看见我,一下子就站起来,局促地笑着。这位同学很想找我交流,却提不起勇气。我耐心听他讲了三个小时他的处境、困惑和梦想,我跟他说:“别着急,慢慢讲。”那个寒冬,我们重新规划时间表,每天一起跑步、学习、谈心;那个春天,我手把手教他演讲,看着他从磕磕巴巴的面试者成长为学院广播站的负责人;那个盛夏,他捧着“国家奖学金”证书向我鞠躬:“谢谢你一直没有放弃我”,让我真正明白: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灵魂都有尊严地生长。
十年间,这样的故事在24小时开机的微信对话框里不断生长。这十年里,也曾有过个人的高光时刻,拿了些奖,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琐碎繁杂、面面俱到的劳心伤神,八月十五阖家团圆夜,我在医院陪护突然晕厥的女生,为单亲家庭的学生争取勤工助学岗位,听过凌晨两点失恋的痛哭,见过通宵加班后的黎明。但无论经历过什么,我从没有后悔、犹豫、退缩。
二、学习永动机,向职业化专业化不断迈进
“辅导员不能一味地日常管理,要做学生成长的领航员。”工作第二年,我在笔记本扉页写下这句话。面对辅导员职业规划模糊的现状,我决定用专业研究赋能实践。
凌晨的台灯下,我研读着《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路径与方法》《高校学生工作指导文件汇编》等书;周末的办公室,我将学生工作经验写成篇篇网文。我一直积极探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发展之路,从首批工作室关注中外合作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到第二批工作室主题关注儒商文化育人路径。为了将理论研究落地,我深耕钻研、勤勉不怠,积极投身参加山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案例征集活动,我所主持的“实践育人”项目入选山东省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
科研之路从不是孤军奋战。作为山东省社科联青年人才团队主要成员,我的科研方向始终聚焦学生管理。近五年来,我主持山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辅导员专项)等省部级、市厅级课题7项,省级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3项,指导学生荣获第二课堂竞赛省级奖项30余项,山东高校“公寓的故事”系列活动连续三年获得省级一等奖……我坚信:辅导员的专业化,就是要把学生的困惑变成研究的课题,把成果培育到育人的实践中。
三、笑脸魔术师,将日常点缀成“青春经彩”
如果说教育需要科学的规划,那么青春更需要灵动的色彩。我是一个非常爱笑的人,愿意用辅导员的魔法棒,把平凡的校园生活变成学生记忆里的璀璨星光。
学生们很爱我,给我起了很多外号,他们总说我是“网红剪刀手”,因为很喜欢和学生们一起拍照比耶。我手机里有20000+张照片,其中一多半都是这些年来和学生们在一起的点滴时刻,手机内存满了,宁愿换手机,也不愿删除任何关于他们的痕迹,那些或鬼马或温馨的时刻。每学期第一个晚自习的“开学心愿瓶”、为南校同学精心策划的“经管达人秀”,鼓励所有学生生活丰富多彩的“21天自律达人养成计划”“经管十佳歌手”……在这里,原本羞怯的孩子们放声歌唱,越来越自信阳光。
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文体活动,实则藏着育人的巧思。那个总躲在角落的网络营销专业的女生,因为在“校园主播大赛”中意外走红,成了直播助农团队的骨干;那个沉迷网游的男生,在“电竞技能赛”中发现自己的大数据分析特长。十年间,我设计了20+项原创校园活动,让83%的参与者性格测评分数显著提升,更让“青春经彩”成为学生们朋友圈的高频词——这既是经济管理系的骄傲,也是精彩青春的宣言。
四、实践行路人,把服务足迹踏满齐鲁大地
“老师,我们的实践调研报告获得挑战杯省赛一等奖!”2023年春天,学生小孔冲进办公室时一脸激动。我于2020年组建“遗运兴”实践调研团,吸引30多个志同道合、品学兼优的学生,锚定“运河文化+乡村振兴”,走访山东16地市800余村庄,做了大量的社会调研。“五进计划”品牌被我们逐年打响:走进政府对接政策资源,深入基层倾听真实需求,扎根农村开展技能帮扶,联动学校构建实践网络。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乡亲们认识了我们。最终,这个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团队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因调研而成长,我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20余项。记得带领团队备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我和学生们昼夜奋战,三个月的攻坚让我的办公桌上堆起18本专业笔记。当项目斩获省赛金奖时,组长鑫鸿调侃:“您这工作劲头快把我们都卷趴下了。”
实践育人需要更广阔的舞台。当学生的身影登上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大众网、山东新闻联播,他们敢于在越来越大的舞台上讲好自己青春的故事,我愈发懂得:辅导员的讲台不仅在教室,更在服务社会的征途上。
五、成长见证官,让每个青春都能“出圈”
2021年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了“山东省高校优秀辅导员”证书,让我更感动地,是学生们的点赞留言。“老季,你值得拥有最好的。”来自一个2015级学生留言。这个男生来学校时高考成绩刚过专科线,而2021年6月,他即将从俄罗斯远东国立交通大学硕士毕业。那一届班级中,硕士毕业的学生一共5人,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我想说,这是我们年复一年悉心教导、正向激励的最好答卷。一直以来我的育人理念都是:为每位学生全面成长提供最精准的帮扶方案,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们“各有所长、各得其所”。
去年教师节,我站在“优秀校友墙”前久久驻足,这里有了越来越多我学生的身影。一直不畏困难、追求卓越的鑫鸿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那个曾因家庭变故差点退学的小王,专升本上岸后,如今已成为县城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那个总说自己“笨鸟先飞”的小梁,研究生毕业后考取了“优才计划”,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还有当初那个问我“相信他会成功吗”的男生,现在经营着两家公司,每年回校招聘学弟学妹。“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尽管辅导员工作繁琐细碎、苦乐交织,她带给我更多的是无与伦比的职业归属感、事业成就感和人生幸福感。如今,看着办公室里挂满的合影——乡村振兴调研路上的泥泞脚印、技能大赛颁奖台上的灿烂笑容、国际交流活动中挥舞的国旗,我更加笃定:辅导员的价值,在于让每个学生相信,青春没有标准答案,成长不必困在标签里。正如我刻在心底的那句话:“你只管向前,我永远在场。”
个人简介
季晓忆,女,中共党员,副教授,南开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现任山东省社科联青年人才团队核心成员、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工团支部书记、儒商文化育人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山东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先进个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事业单位记功表彰”等荣誉。主持省部级、市厅级课题7项,其中包括山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山东高校辅导员创新工作精品项目1项、省级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2项、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项、山东省职业教育学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等;主要参与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包括山东省社科规划资助课题1项、中华职教社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课题1项等。获得济宁市社科联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学院教学成果奖1项,参与编写《大学美育》《劳动教育》等教材,发表论文7篇、取得专利、软著3项。曾获山东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山东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0余项,其中包括“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挑战杯”省赛一等奖、山东高校“公寓的故事”系列活动一等奖4项等第二课堂活动奖项30余项。本人所带班级多次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指导学生团队获“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多名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家奖学金”等国家级、省级荣誉6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