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张珍珍:浅谈新时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的拓展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5-03-24 10:31:05 张珍珍

学生社区是高校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高校要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区功能不断向综合功能拓展,高校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融入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当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大学生活的需要。

“一站式”学生社区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仅为学生居住场域的局限,日益成为各民族学生延展交流交往交融、朋辈互助彼此成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新阵地。

促进各民族学生交流交往交融。各民族学生从不同的省市而来聚集在学生社区,各民族学生在同一生活空间,各民族大学生愿意主动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同其他民族交流,性格上相互了解、习俗上相互尊重、态度上相互包容、文化上相互欣赏、长处上相互学习、生活上相互帮助,铸就了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核。“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民族团结得到了巩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稳固的国家认同。

促进各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学生社区是学生自然、真实、放松的生活场域,生活化特征的情境对于破解常态环境中的复杂问题优势突出,是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实效性的理想场域。学生之间通过日常的生活中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彼此影响,从“住在一起”“学在一起”,到“玩在一起”“爱在一起”,实现更完整的朋辈互助成长。促进各民族学生争先创优,实现学生成长成才。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依托学生社区辅导员工作室、党团活动室、自习室、多功能活动室、国学馆、心理解压室等育人空间,与学生“一对一”“面对面”的个性化、精准化地进行情感交流互动,让学生“足不出户”接受思想解惑、心理解压、学习解困、生活解难、就业解忧,全身心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实现学生八小时外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线。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而不是为了搞“形象工程”或盲目攀比。从当前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来看,“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要切实“从学生出发”,而不是从学校管理方便的角度来设定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优势,不断提升学生社区建设内涵。把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贯穿学生社区始终,将学生业务事项办理、心理疏导、就业服务等各项学生工作纳入学生社区工作体系中。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宿舍文化氛围。

从学生的视角来设定服务,提升管理服务的科学性。以满足学生对于学生社区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重视学生群体的调研分析和教育管理服务中的意见反馈,并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感受到学生社区的服务质量。为此要了解清楚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学生希望学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时间来提供。重视学生意见,不断优化调整服务。扩大宣传让学生知道“一站式”学生社区提供服务的内容、方式、时间等信息,提升学生的使用率和反馈率。建立社区辅导员夜查、走访制度,提供全天候、不断线服务。周末、节假日安排辅导员、后勤保障人员在岗在位,保证学生需求快速响应,确保学生诉求限时办结。把各项工作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育人工作科学化水平,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因地制宜促进空间整合,打造符合高校实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高校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在建设“一站式”服务机构时,不可强求相同的模式和类型,要根据学校实际、现有模式及学生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

推动“智慧教育”融入社区,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调性。把握发展趋势,推动大数据“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发展。应当把软件与硬件数据打通,包括人脸门禁、数据驱动、互联网社区运营,突破传统思维,善于用互联网思维建设“线上+线下”学生社区的同向同行。实现建设学生电子档案、学生综合分析、学生成长报告一网通办。使学工及学生大数据平台全面贯通,满足学工信息化系统建设,形成完整的“一站式”学生线上社区,打造“网络育人+社区育人”新阵地。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教育引领青年学生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不断增强大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坚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依托“三进两联一交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打造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各族师生广泛结对子,开展思想、学业、生活、就业、心理等帮扶活动,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真正把思政教育做到学生心坎里。

坚持强抓思政载体建设。高质量的思政教师是思政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宣讲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助力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结合十大育人体系,通过搭建学生社区辅导员工作室、育人工作坊等载体,重新整合资源,搭建辅导员、班主任交流学习平台,打造“一楼一品”思政工作亮点特色,重点培育,全面进步,不断提高思政育人的效能和水平。

(作者:张珍珍,女,汉族,新疆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讲师。)


责任编辑:衣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