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智安校园平台建设
近日,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公布了2022浙江省高校数字化改革成果巡展作品。杭州师范大学《智安校园平台》案例成功入选。
学校以专班模式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出台《数字化改革方案》,全面实施“1+1+5+X”数字化改革行动计划,强化和运用数字化思维、理念、技术,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服务等提供全方位保障,助力学校“创一流”。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杭师大《智安校园平台》这个案例。
金秋气爽,国庆即将到来。
为让师生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国庆假期,连日来,杭州师范大学保卫处工作人员在校园安全指挥中心通过智安校园平台进行了地毯式安全排查。
“国庆就要到了,全部摸排过我才放心。”保卫处负责人说,通过“一张屏”不到15分钟就把这个校园的主要安全隐患点排查了一遍。这只是杭州师范大学智安校园平台功能的冰山一角。
校园安全事关无数个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智安校园平台建成以来,杭州师范大学各类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5%,师生对平安校园建设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数字,反映了平安校园建设的实效,见证着学校数字化改革的实绩。近年来,杭州师范大学根据省委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总体部署要求,紧紧围绕5A等级平安校园“智慧安防”建设标准,重点针对校区分散、人员密集、师生防范意识偏弱等诸多安全隐患,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内部防控网络。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建立了统一高效、指挥可靠、快速协同的“综合”指挥中心;打造了实时监控、周界报警、人脸识别、定位电子巡更、消防报警、水压远程监控等系统;实现了综合监控、全网调度、科学研判、智能应用“一张屏”,校园风险的感知能力不断提升,安全风险隐患处置机制持续优化。
综合安防应用场景总览
01
“智慧应急”安防数字驾驶舱全程可视化
学校专门建立了智慧应急指挥中心,实时展示“智慧应急”安防数字驾驶舱。在驾驶舱的大屏幕上不但可以同时显示主校区、下沙、玉皇山各校区实时动态,还可以随时在线调度相关力量,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预警、在线指挥、精准处置。
“智慧安防”建设让各类风险防范治理从过去的被动处置、经验判断,向提前预判、精准智治转变。校园突发应急事件、大型活动过程中,“一张屏”集中展示相关资源信息,便于全方面研判预警,可视化部署与监控,缩短了应急响应时间,提高效率与精准度,从而有效推进校园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为平安校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智慧应急”安防数字驾驶舱
02
“周界关卡”扎牢校园安全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改革的集结推进,学校建成了一套拥有364个点位的校园周界系统,全方位无死角织密校园周界安全防护网,布设人脸识别、视频监控、智能报警、周界防范等功能,24小时不间断监控,异常情况及时推送,主动预警,实现了对校园重点部位及校园周界的前端感知,有效推进了平安校园建设。今年初,余杭塘河周界系统精准预警,相关部门快速联动成功处置了一起学生突发事件,安全防护功能成效显现。
周界入侵报警系统
03
“云上课堂”筑牢安全防患意识防火墙
今年五月,该校学生小A收到自称是某网购平台客服打来的电话,称其购买的化妆品有质量问题,要给其退赔。但退赔程序并不简单,对方使用各种话术诱导小A转账。小A一听要转账,就想起了在智慧校园APP云课堂安全教育平台上看到过的反诈宣讲,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立即挂断了电话,并向学校保卫处报告。
智慧校园APP云课堂安全教育平台,是杭州师范大学针对当前学生安全防患意识不强,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等现象,前移防范关口,加强宣传教育而自主开发的平台。同时,学校将安全知识学习测试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公共必修课,上学年面向全校32528名学生开展防火、防骗、交通、禁毒、国家安全等安全知识学习和测试,实现在校学生安全教育测试全覆盖,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患意识,护航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学生在“智慧校园APP云课堂”中参加安全知识学习测试
04
“数字交管”助力校内交通精细化管理
针对进校车辆多,车速快,人员情况复杂等校园通行安全隐患,学校在机动车管理方面积极推行数字化建设,建成智慧交通数字管理平台。将校门进出数据、车辆超速数据、重要管控路段实时数据等在内的多种交通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有机结合并呈现,实现数据融合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发机动车超速前置预警系统,通过智安设备抓拍超速20%以上的车辆信息,数据平台实时发送车辆超速提醒,对超速50%以上的外来车辆,系统自动设限,限制进校。实施一年来,校内机动车超速人次基本清零,事故率同比下降50%,助力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向纵深推进。
校园安防感知系统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通过数字化手段推进智安校园建设,不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实现安全防范全覆盖、风险隐患全感知、综合治理全对接,切实提升师生、家长对校园生活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为学校发展建设保驾护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