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路上】爱心接力,牧医阳光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悠悠大别山,千里吊桥沟。今年暑假,由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等青年学子组成的华中农业大学牧医阳光支教队14名队员,走进麻城市木子店镇长岭关村,与当地大学生志愿者携手,为留守儿童共建暑期“希望家园”。
在22天的支教活动中,队员们传道授业、走访调研、了解文化,在实践中成长,在研学中收获。
兴趣起航,共筑大山之窗
2023 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勉励广大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牧医阳光支教队以推进乡村振兴为主旨,秉承“在启航中遇见自我,在成长中走向振兴”的理念,开展以“主题+”课程为主的乡村服务夏令营,采取“短期支教,长期扶持”的形式,持续关注农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在本次支教过程中,除了主要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之外,支教队还特别开设了手工、美术、音乐、体育等兴趣课程,为当地孩子们带去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往往是中小学生语文试卷中作文题目中的最后一项要求”,支教队员王汝文认为,如果成篇的文章是写给他人阅读万千世界的,那么诗歌就是留给自己珍藏心底的。受到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中云南漭水中学的启发,她决定教孩子们学写诗歌。
支教队员正诗歌课上朗诵富有意趣诗歌(通讯员 李卓霖 摄)
“七只不同颜色的羊,他们连在一起,变成了彩虹。”熊茂源的小诗里充满了一个10岁孩子的天马行空。“夏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树茂密得密不透光,鸟儿也在下面乘凉,花儿们只顾着争芳,空气温度计的数值也在暴涨,原来太阳也在慢慢成长。”11岁的熊东灿描绘了一个同他一样年轻的太阳。
“孩子们的小诗不使用华丽的辞藻,不掺杂复杂的目的,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用诗歌表达着对生活与生命纯粹的热爱。”王汝文看到孩子们用心创作的“作品”后,欣慰地说。
而在支教队举办的“乡村振兴 红色传承”绘画展上,孩子们则用稚嫩清晰的笔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画出了他们心中五彩斑斓的祖国和家乡。
支教队员正在布置画展(通讯员 李卓霖 摄)
一幅画着五星红旗和天安门的作品,右侧用彩笔画上了层层波浪。郑宇涵同学说,“支教老师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以用‘波澜壮阔’形容,我想我画的波浪就是老师说的‘波澜壮阔’吧!”
“这是火箭,它正在飞向太空”,熊东灿同学指着他的作品说,“这几天,支教老师为我们讲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国家正在腾飞,这个‘火箭’代表着‘腾飞’,而我未来也想当一名宇航员。”
“这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也能让他们在绘画中展现他们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刻理解。” 据叶雪婷介绍,支教队员会先讲解简单的绘画技巧和绘画元素,之后便任由他们发挥创作。
队员李林睿说:“通过这些兴趣课程的开设,可以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潜能和兴趣,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助力乡村振兴,一直在路上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命题。作为新时代农学生,牧医阳光支教队接力传承,以创新为笔,实践为墨,把“三农”的时代命题落实在长岭关村的土地之上。
为深入了解乡村的产业现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牧医阳光支教队利用课后休息时间对当地养殖业展开调研。
支教队员采访猪场场主以了解当地养殖业发展情况(通讯员 李卓霖 摄)
支教队员了解到,当地猪场于2020年开始经历非洲猪瘟,至今仍然处于封闭消毒的阶段。同时,猪场负责人为支教队员介绍了亚洲猪瘟和非洲猪瘟的异同点,即两种病猪感染后症状相似,但非洲猪瘟一年四季都易传播且感染途径更多、变异速度更快,而亚洲猪瘟仅一年两期,因此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时间更长,传播力也更强。该猪场选用的猪种分别为大黑耳猪与太湖猪。大黑耳猪为当地的传统猪种,但相较于引进的太湖猪,有性情焦躁,数量便逐渐减少。而太湖猪因其产仔数高、性情温顺而被留用。
“年猪月酒”是当地村民养殖生猪的观念,当地村名认为,一只猪必须要养殖一年,这样猪的肥膘才更厚实,猪肉才更香。目前,该猪场有约150头生猪,因其养殖规模较小、成本不宜过高,所以一般机械化养殖场的模式并不适用于当地猪场,所用饲料也大部分源于自产的玉米、红薯。
“奋臂巧装吊桥沟,万亩荒山绘新图。油茶花开香万里,硕果茶油遍五洲。”长岭关村于大别山腹地,革命英烈垂范百世,红色文化渗透其中。
牧医阳光支教队成员在长岭关村党支部书记熊德平的带领下重走长征路,用亲身经历体会长征艰苦,感悟红色精神,锤炼自我意志。
泥泞满地、青苔遍布、碎石铺地,艰苦的自然环境在当年没能阻止前辈们翻越大别山的决心,在如今也无法阻挡支教队员追寻革命精神的坚定脚步。
“当年油茶团队斩棘拓荒、驻扎深山、寻梦求索,他们在张体学小屋旁埋头钻研,于张体学身上汲取力量,将‘农业学大寨’的目标镌刻在石墙之上。”当支教队员落脚张体学小屋时,熊德平介绍道。从斑驳的革命时期到追求经济发展的工业化时期,从淡视污染的工业化时期到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座小石屋在每个时代都肩负使命,找到自己推动乡村发展的正确位置。
实践中,支教队员来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斑竹园镇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2师旧址(暨朱氏宗祠)进行走访学习,在亲身实践中学习革命思想,传承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下午,经过了几小时的歇整,支教队员又在长岭关村村部开展了助农直播,将“乡村振兴”的时代话题与新媒体结合,为观众讲解老米酒等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支教队员在晨雾中踏上长岭关长征路(通讯员 李卓霖 摄)
此外,为展示大别山的美丽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支教队员在当地优秀摄影师曾维胜的带领下拍摄旅游宣传片,助力长岭关村第三产业发展。
寓教于乐,共同成长
——“大家还记得最近一次去医院是为什么呢?”
——“肠胃炎。”“妈妈带我去拔牙。”“摔跤受伤了”……
——“大家知道,在我们吃饭前需要做什么吗?”
——“洗手!”
——“如果在公共场合我们想打喷嚏,应该怎么做?”
——“用餐巾纸捂住口鼻!”“背过身去走到没有人的地方”
......
牧医阳光支教队与同样来到长岭关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华中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共同在长岭关小学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安全卫生知识课。
支教队员正在给孩子们科普健康知识(通讯员 李卓霖 摄)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0级社会医学博士蒋青青、2021级社会医学硕士王世琦针依托专业知识,从疾病预防、急救常识、饮食卫生、营养膳食等多个方面向同学们进行了儿童卫生知识的普及,提高了同学们的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堂课,孩子们能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0级社会医学博士蒋青青说道。
“非常幸运、非常幸福能在做教育公益的路上遇到你们这么一群有情怀的人。”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暑期社会实践队指导老师彭礼堂也对“合作伙伴”牧医阳光支教队表示了肯定,“坚持做好支教这项公益事业并能把它传承下去是对乡村振兴的助力,更为社会带来了福利。”
7月底,支教队员在长岭关小学举办的校园健康博览会也如约而至。通过互动游戏、知识问答环节,将显微镜下的细菌、运动健康、口腔健康等串联起来,帮助同学们认识自我、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看着孩子们在阳光下求知的身影,支教队员黄思雨感慨:“我们尽力为孩子带来更多的东西,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乡村孩子们斑斓的明天。每当孩子们踢新足球的清脆笑声传入耳中,用小型显微镜看微观世界时眼神的专注好奇映入眼帘,我就感到十分骄傲,因为我们一直共同进步着。”
支教队员正在向孩子们讲述如何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通讯员 李卓霖 摄)
“为期22天的支教生活既充实又满足,其充实在于每天为孩子们备课,授课,解答疑惑;而满足又在于我们上课时孩子们那一张张信赖、幸福的面庞。虽然支教的日子已经结束,但我坚信,我们和当地孩子们的联系一定会在我们互相心系对方中更加牢固。”支教队员曹艺感慨道。
支教队员李卓霖通过本次支教活动,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将始终奉行志愿精神,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牧医阳光支教队队长刘亦瑶表示,后续将通过线上的方式对当地的居民,村干部以及学生对我们支教成果的意见进行收集,以便于下一届的支教队员吸取经验,为长岭关村带来更好的“希望家园”。
彭礼堂教授讲话(通讯员 李卓霖 摄)
孩子们领取赠书(通讯员 李卓霖 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