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躬耕祖国大地 奉献青春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研究问题。7月-8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省级乡村振兴专项团队、校级重点团队以及院级重点团队,分别在挖掘乡村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调研乡村民情、逐梦乡村振兴以及重走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挖掘乡村资源,助力乡村振兴。7月5日-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Book思议”省级乡村振兴专项团队一行4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霞坑镇里方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协助进行村祠堂、红色古道的修缮及旅游线路规划。实践团队在村的一周时间内,在驻村第一书记吴铨、驻村副队长李海亮、胡建余以及热心村民的带领下参观、了解了里方村现存的七所祠堂的历史文化和保护开发意义以及古道兴建、荒废到再开发的历史。并具体协助整理了里方村村志,通过调查研究为里方村村祠堂修缮及红色古道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离村后,实践团队成员与驻村工作队持续保持联系,进一步编辑、整理相关材料并撰写了关于里方村村祠堂及红色古道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同时通过公众号专题推文做好里方村乡村故事的“宣传员”,让乡土文化“活”起来,让乡村故事“火”起来。
调研乡村民情,逐梦乡村振兴。为调研乡村人才及教育力量真实情况,做好人才返乡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反哺桑梓,青年先行”实践团队。团队前期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以安徽省内高校学生为样本,调研了大学生就业意愿并形成关于大学生就业意愿情况的调研报告。随后在7-8月,团队22名成员实地走访调研了包括淮南市寿县炎刘镇磨湾村、亳州市张店乡李吉楼村在内的安徽省内18个自然村落。对18个村落的基本情况、年轻人返乡率、主要乡村产业以及乡村振兴“痛点”等问题进行了调研。目前18篇调研记录正陆续发布在学院微信公众号“思政青年HNNU”,同时对前期调研的数据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相关调研报告,做好乡村民情的“调研员”,让就业指导和政策宣传“准”起来。
重走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进一步宣传用好“家门口”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声音,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校党史教育馆讲解员为主力的34人“红色宝藏”团队,团队前期通过问卷对淮南师范学院党史教育馆功能发挥情况及发展建议进行了调研。同时在7-8月,团队成员分别走访参观了包括渡江战役纪念馆、淮南廖家湾革命纪念馆等在内的省内外8个红色场馆。结合问卷及走访调研,团队撰写了“红色藏品诉说峥嵘岁月,党史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基于淮南师范学院“党史教育馆”育人功能的实践研究调研报告。并进一步对校党史教育馆讲解词进行了修改,整理撰写了“党史馆藏品背后的故事”系列,拍摄录制了“红色宝藏”团队青春实践行短视频,做好党史教育馆的“讲解员”,让藏品故事伴着党史故事“活”起来、“亮”起来。
面向实际、深入实践、知行合一,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除学院组织的三支团队外,还有大量同学主动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对社会现状、民生热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有了新一层的认识。未来还将以更扎实的社会实践,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