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高校 > 河池学院

文化 “融” 社区,匠心 “筑” 成长——“一站式” 学生社区特色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5-04-29 16:58:59

我校以 “一站式”学生社区为依托,以“文化‘融’社区,匠心‘筑’成长”目标,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开展 系列特色文化活动,致力打造学生参与有热度的“青春文化型”社区,逐步构建起独具河院特色的社区文化生态,让文化浸润校园每一处角落,以匠心助力学子成长成才。

一、构建“三维联动”文化育人机制

建立“校—院—社区”三级协同机制,成立由校领导牵头,联动学工处、教务处、宣传部等多个职能部门的文化育人专班,统筹规划思想铸魂、智慧领航、文化浸润、拔群精神、素质提升、学业发展、心灵之旅、职业发展、平安校园、工作研讨10个育人板块,推动文化育人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员参与、全方位服务、全过程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学业指导和成长、成才。截止目前,我校在社区开展活动累计949场次,3万多人次参与其中。

C992394D8419FA0D5028D0452C00A1B0.png

(“一站式”学生社区主题活动统计一览表)

图片(1).jpg

二、打造沉浸式文化空间矩阵

我校立足校情,深入调研后充分盘活东、西校区架空层资源,科学规划“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布局。现已建成1个综合办事服务大厅,实现学生事务“一站式”办理;打造 10间基础功能室,涵盖党团服务、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领域;改造10间学生研习室,覆盖两校区为自主学习提供空间;设立11间学工教师工作室,保障社区管理服务高效运转。同时,整合校史馆、韦拔群事迹展示馆等15个校内文化场馆,构建起校内外联动的育人矩阵。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建设持续完善,从人力统筹、物资调配到资金保障均给予全方位支持。随着各类功能室的投入使用,学生在社区内即可享受便捷服务、参与文化活动、开展自主学习,真正形成“处处有文化、时时受熏陶”的浸润式育人环境,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

图片(2).jpg

三、开展多样文化实践活动

我校立足文化育人目标,开展多样文化实践活动。以红色文化为引领,融合多样文化元素,有效激发社区活力,提升育人实效。一是,深耕红色文化,传承精神血脉。以 “红色文化 + 学科专业” 为抓手,创新育人形式。如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社区推出“红色剧本杀”,将党史知识转化为沉浸式剧情,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悟革命精神,吸引超500名学生参与;文学与传媒学院每年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用声音传递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同时,组织“爱国主义红色文化研学行”,带领学生走进当地革命纪念馆、红色遗址,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深化红色认知。此外,组织“校园榜样宣讲团”进学院、进班级、进社区,开展宣讲活动100余场,覆盖学生2万余人次,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传承。二是,深化文化浸润,促进民族交往交融。以“广西三月三”为契机,已连续举办 3 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抛绣球、跳竹竿舞、抢花炮、对山歌、打铜鼓、品尝五色糯米饭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让学生们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成为了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课堂。活动覆盖全校13个学院、300 余个班级,累计3万余人次参与。三是,创新心理育人,护航学生成长。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文化教育 “三融合”模式,依托社区阵地开展系列心理特色活动。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通过宣传手册、横幅、图片展、板报、网络、主题班会、游园活动等形式, 有效组织社区学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游园活动、趣味运动会、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心理育人系列活动及心理咨询辅导服务。累计开展活动30场次,惠及社区学生3万人次,助力社区学“心”生活,形成“强心、健心、育心”的心理育人特色。

图片(3).jpg

我校 “一站式” 学生社区正成为文化育人的生动实践场。这里,文化不再是书本里的文字,而是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体验;匠心也不仅是一种精神,更化作助力学生成长的实际行动。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社区特色文化建设,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打造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责任编辑:学生工作部(处)
我校以 “一站式”学生社区为依托,以“文化‘融’社区,匠心‘筑’成长”目标,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开展 系列特色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