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红色文化育人阵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清源书院的探索与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融合路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清源书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师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和服务能力,加强书院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力量,不断优化党建育人、育才体系。
一、党建引领徒步行,不忘初心跟党走
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增强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近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清源书院教工党支部发起带领团学干部“重走长征路”徒步暴走活动。
11月2日下午两点,全体教职工党员带领学生从书院出发,途经龟山湖景区、尤店乡政府,徒步13公里最终到达淮河河畔,在静水流淌的河边共上一堂党课。路程虽长,但沿途美景无数,大家精神抖擞、步伐矫健,互相鼓励,尽享沿途风景。这种体育锻炼与党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走出校园、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对红军长征有了更切实的感受,充分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团学干部的综合素质。到达目的地已是黄昏时分,坐在河边,微风徐徐,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同学们的面庞。在这场酣畅淋漓的暴走过程中,学生们直面困难,无一人中途放弃,这正是新时代青年学子应有的精神面貌和坚强意志。
二、红色研学映初心,革命精神代代传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的、最具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清源书院立足省情校情,结合革命老区地方特色,充分挖掘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内涵深刻的研学活动。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在罗山县何家冲集结出发,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90年后,一群青春洋溢的大学生站在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上,回望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感受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红色征程。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精神的火炬代代相传。当代青年生逢其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引领学生做挺膺担当的奋斗者和立志报国的践行者,书院党委通过师生党支部共建,组织教工党员带领团学干部赴罗山何家冲、息县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新县大别山等红色教育基地,指导开展红色研学和志愿服务活动,师生共同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罗山县何家冲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新县有着“红色首府,将军故里”之称……来在这些蕴含丰富教育资源的革命旧址,师生们得以更好地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深刻领悟革命精神,而红色精神、红色力量、红色基因也在每一位新时代青年的血脉中得以传承。
赴何家冲开展红色研学
三、学思并进共提升,砥砺奋进勇担当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培养培训的重要阵地。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清源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为加强党建育人体系建设,书院将“大思政课”融入学生日常,促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把学生的生活空间打造为成长成才的教育场域。清源书院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战役教研部军训教研室主任房兵教授作为社会导师,参观书院党建活动场所,并根据书院党团建设和发展情况育人提供有益建议。
国防大学房兵教授聘任仪式
今年9月,房兵教授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主题,广泛联系国内外时事,展开翔实的理论分析,向书院师生献出一堂精彩深刻的思政课,他在讲座中强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未来中国的发展取决于今天青年的奋斗,他号召青年学生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清源书院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坚持党建引领聚势赋能,持续提升社区育人实效,引导学生赓续红色基因,厚植文化自信,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房兵教授军事理论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