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设计灵感,淬炼劳动精神——工业设计学院开展“田间课堂”劳动实践活动
2025年5月7日,工业设计学院30余名师生走进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开展油菜花田收割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沉浸式农耕体验,师生以镰刀为笔、汗水为墨,在田间地头书写了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
躬身实践,精耕细作。活动伊始,后勤管理处教师对油菜田进行网格化分区,并针对镰刀握持姿势、收割角度、安全间距等细节开展示范教学。学生们戴上手套、手握镰刀,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生疏到熟练。收割组男生们弓腰俯身,左手拢住油菜茎秆,右手持镰刀斜向发力,刀刃与茎秆碰撞发出清脆声响。运输组女生与教师协作,将收割后的油菜捆扎成束,接力传递至集中点码放,现场形成一条高效运转的“人工传送带”。烈日下,师生的衣襟被汗水浸透,指尖沾满泥土,但动作愈发娴熟有序,田间回荡着此起彼伏的收割声与协作指令。
泥土为纸,汗水为墨。经过一小时高强度劳作,近半亩油菜田完成收割。学生们在清理碎叶残梗时发现,看似简单的农活暗藏智慧:捆扎松紧影响运输效率,码垛角度关系防潮防霉。2024级学生张桠琦擦着汗说:“亲手割断茎秆时,我感受到植物纤维的韧性;设计产品时,也需要这种‘破而后立’的创造力。”
劳动赋能设计,深耕育人沃土。活动尾声,师生在整齐堆叠的油菜垛前合影,金黄作物与沾满泥土的双手构成鲜明对比。学院党委副书记赖慧蓉总结道:“这次实践不仅是体力劳动,更是思维训练——收割需要观察作物生长规律,捆扎考验空间规划能力,这些都与设计专业素养深度契合。”学院计划将“田间课堂”纳入常态化教学体系,未来还将结合四季农时开展插秧、脱粒等系列实践,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创新设计的灵感源泉。
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清理现场,并拍摄集体合影留存珍贵记忆。此次活动打破艺术与农耕的界限,学子们深入田间地头,亲手参与播种、除草等农事劳作,真切体会到 “汗滴禾下土” 的艰辛。学生们在泥土与作物中探寻设计灵感,深刻领悟到 “设计源于生活” 的创作真谛。学院后续将持续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多样化实践模式,培育更多既懂生活又具备创新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