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工商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向阳“一站式”学生社区

发布时间:2025-04-30 23:09:50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意义及目的

我院立足“三全育人”理念,充分发挥音乐学院专业特色,构建起“艺术+生活+成长”三位一体的社区文化生态体系。通过浸润式文化育人模式,以专业实践为纽带,打破传统校园生活边界,创新打造“学习场景延伸计划”:一方面搭建跨学科艺术工坊、社区音乐角等多元平台,促进专业交流与创意碰撞;另一方面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改革,将艺术展演、文化沙龙、创作实践等融入生活空间,使琴房与宿舍、舞台与餐厅形成育人磁场。在此过程中,我们着力塑造“以乐化人”的文化品牌,通过“非遗进社区”“公益音乐课堂”等项目培育学生社会担当,借助“四季艺术节”“导师下午茶”等活动营造家文化氛围。经过系统实践,已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校本特色和社区特质的育人新模式,实现学生艺术素养、社会责任与创新能力的协同提升,为艺术类院校文化育人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本。

二、艺术浸润视域下社区文化育人模式构建

(一)三维驱动的育人体系创新

音乐学院以专业特色为根基,构建“艺术浸润-价值引领-生态培育”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依托音乐舞蹈专业优势,打造覆盖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社区美育空间,通过草坪音乐节、扇韵丹青文化节等活动,将舞台艺术转化为社区文化符号,实现专业实践与大众美育的深度融合。在活动设计中,巧妙植入思政教育基因:创业音乐会邀请校友讲述奋斗故事,新书推介会探讨艺术与人生价值,旧物捐赠活动传递公益精神,使价值观教育如盐入水般融入艺术实践。同时,通过旧物改造、植树认养等常态化环保活动,培育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形成“以艺化人、以文化心、以行践责”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协同共治的组织生态建设

建立“党委引领-多元协同-师生共创”的立体化组织架构。学院党委统筹规划育人方向,组建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构成的核心执行团队,形成“顶层设计-过程管理-效果反馈”的完整闭环。创新跨部门协作机制,联动团委、心理工作站等职能部门,打破传统行政壁垒,实现艺术资源、心理服务、就业指导等育人要素的有机整合。例如,在心理健康活动中引入艺术疗愈理念,将扭扭棒DIY与情绪管理结合;在就业指导中融入艺术展演,使职业规划更具专业黏性。这种协同机制既保障了活动的专业深度,又拓展了育人维度,构建起“艺术+”的跨界育人生态。

(三)五维联动的文化育人实践

打造五大特色育人平台,形成辐射式文化浸润网络:

艺术实践平台:草坪音乐节突破传统演出边界,通过民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扇韵丹青文化节以书画创作、传统工艺为载体,让青年学子在笔墨丹青中感悟文化根脉。

图片31.png

心灵成长平台:创新设计艺术疗愈项目,如北四宿舍楼成功举办“‘扭’出精彩,棒绘心情”手工扭扭棒DIY活动,通过色彩与造型的艺术表达,构建压力释放的柔性通道,实现美育与心育的协同增效。

图片32.png

生态责任平台:旧物改造比赛倡导“创意环保”理念,将废弃物品转化为艺术装置;植树节活动通过植物认养建立生命教育实景课堂,培育敬畏自然的生态价值观。

图片33.png

职业发展平台:创业音乐会构建校友资源共享网络,新书推介会打造“创作-传播”闭环,形成艺术专业与职业发展的衔接桥梁。

图片34.png

感恩实践平台:旧物捐赠活动构建“资源循环-爱心传递”的双向通道,使公益行动成为品德养成的实践载体。

这些实践以社区为育人场域,将琴房、宿舍、草坪转化为沉浸式教育空间,通过艺术表达、情感共鸣、行动参与的多维互动,塑造具有专业特质和时代精神的社区文化生态,为高校“三全育人”改革提供了创新性的实践样本。

三、双轮驱动创新与品牌化发展图景

我院“一站式”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特色集中体现为“专业赋能+成长关怀”双轮驱动格局:立足艺术育人定位,一方面将音乐专业优势深度融入社区场景,通过社区音乐会、非遗手工市集等特色项目实现“以艺化人”;另一方面构建覆盖学业发展、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的全周期成长支持体系,以创新创业工作坊等形式打造闭环育人生态。

在后续建设方向上,将重点培育“向阳艺术季”品牌矩阵,通过年度音乐节、环保艺术周等标志性活动形成文化传承新载体,同时建立双向反馈机制,构建“需求采集—项目优化—成效评估”的闭环管理体系。未来将持续深化“艺术浸润+价值引领”的创新实践,通过整合课程资源、活动平台与成长服务三大维度,着力构建具有示范价值的艺术类院校社区文化建设范式,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提供可复制的创新样板。


责任编辑:徐达
立足“三全育人”理念,充分发挥音乐学院专业特色,构建起“艺术+生活+成长”三位一体的社区文化生态体系。
广州工商学院以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财经类大学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