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财经大学:着力构建“一魂三融六化”浸润式心理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近些年我校结合新时代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内容,融合大思政“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儒魂商才”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构建“一魂三融六化”心理育人体系,育人实效显著提升。
学校党委行政历来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于2005年,现有专职心理教师8人,师生比例1:3300,成立了由校领导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工作运行机制、平台保障机制建设,推进心理育人工作提质增效。工作成效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客户端、高校思政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两校区建有心理咨询室共8间,心理健康实验室、沙盘室、督导室、团体辅导室、驿心书吧等约600余平米,建成樱花社区“护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玉兰社区“润心”心理工作室、丹桂社区“健心”心灵驿站、翠竹社区“养心”驿心书吧等社区心理育人场所,推进心理服务体系纵深化发展。近三年使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80余万元。推进数字平台建设,通过学工系统、易班、朗心系统、数字贵财等线上数字化平台,推进心理工作高效有序运行,畅通心理咨询、危机预警干预工作服务渠道,规范工作流程,切实提升心理育人实效。
一、育人体系
我校立足“儒魂商才”育人目标,整合积极心理学及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实践探索中形成有特色、成效好、易推广的“幸福大思政”“一魂三融六化”心理育人实践体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儒魂”为基,“思政+心理”相融合、“守正+创新”相融合、“专业+全员”相融合,秉承“思想引领、管理协同、力量下沉、“文化浸润”育人理念,全面构建“六化”育心、“六心”化人育人工作格局,着力强化学生主体性及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通过“生活、生存、生命”教育场景体验激发他们的希望感、获得感及意义感,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涵养及健全人格的养成,正德强心,育心育德,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向同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协同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育人内容
“三融六化”心理育人模式体系实施内容包含六大板块:(1)倡导仁爱,暖心护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月进行心理排查,建立重点关注学生一生一策工作方案;建设社区润心工作室、心灵驿站、驿心书吧、爱心流动站等,提供便生服务和心理支持。(2)践行大义,正心树人:建设党员班团干队伍,开展“朋辈互助”“小小马宣讲团”“理论宣传二人讲”“大手拉小手”等党建铸心活动。(3)以礼节制,凝心助人:筑牢心理危机防御体系,强化辅导员心理工作队伍技能提升培训,形成心理委员“二阶四步”培训体系及宿舍长“守护心赋能”培训等。(4)增长智慧,润心启人: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心理宣传深入学生宿舍各楼栋,编印指导读本,推出微课,新生心理适应行讲座,实现认知教育全覆盖。(5)坚定信念,乐心悦人:常态化开展“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团辅”“5.25”心理文化活动月,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健康知识大赛、毕业季“心理成长手账”等心理健康主题活动。(6)追求卓越,沁心感人:推出“宿说心语”“社区小课堂”“感恩故事分享会”“自我成长探索”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积极情绪体验。
三、突出成效
“一魂三融六化”浸润式心理育人模式自2022年全面推行以来,育人成效显著。学生方面,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资源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提升了生活“幸福感”、生存“获得感”及生命“意义感”。学校方面,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心理育人文化氛围,形成促进积极心理素养提升的“幸福大思政”有效心育模式。社会方面,减少心理危机及社会问题的发生,为社会输送大批心理韧性强、思想品质好的优秀毕业生,有效维护家庭和谐、社会安全稳定。
1.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探索形成了我校特色的“儒魂商才”“幸福大思政”心理育人体系。回答了“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
深化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形式,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20余门线下课程;平均每年完成新生心理适应性教育讲座30余场及心理健康相关专题讲座若干场;在易班等线上平台不定期推出心理微课、暖心贴士等在线资源累计达200余篇,推进全方位科普宣传。
用好各类资源,优化实践活动路径,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利用好网络、竞赛等平台资源,通过数字媒体和比赛提高活动质量。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微电影、情景剧等大赛,以赛促学,推动赛课融合共发展。编印《心理健康服务手册》《辅导员心理工作手册》《心理咨询案例》《新生心理成长手册》《心理自助手册》《心理委员工作手册》等20余种指导读本;举办心理健康大型图文展及抑郁症、精神卫生等主题宣传深入学生社区各楼层,实现认知教育全覆盖。
突出学生主体,创新活动理念,提升育人水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心理案例分析、督导。近三年心理咨询4200余人次,成功干预危机91人次,化解严重生命危机46人次,干预有效率100%,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为零。持续推进学生干部朋辈心理技能培训,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二阶四步”系统培训体系,凝聚并发挥朋辈资源优势力量,开展心理委员及寝室长心理技能培训,累计上千人次持证上岗。其中有3名同学获评全国百佳心理委员,11名获提名奖。获评“全国2015-2018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2.以“三生”教育为抓手,形成了以探寻生命体验为主的“文化浸润”育人实践活动体系。回答了“怎么培养人的问题”。
开展心理情景剧、心理微电影、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心理活动进社区、心理专题讲座、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形成特殊节点和常态化教育相结合的心理实践活动育人体系。推出的“阳光行动‘六’个一”被评选为省级优秀活动案例并推到教育部心理活动资源库。心理情景剧、心理微电影等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表彰,形成的心理健康实践育人案例多次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打造的心理情景剧《心磨》《白与黑》《月落》等荣获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三等奖、优秀奖等,其中《月落》是2023年贵州高校唯一进入全国前30强现场展演作品。推出的心理微电影《拉》《我一直在》等获全国百佳心理微电影。通过“三生”教育实践体验有效促进学生生命意义感、生活幸福感、生存获得感提升。
3.以“儒魂商才”为目标,实现了锻铸正德强心新时代人才实践育人成果。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持续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面向全体,关注个别、重在发展及预防,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以“思政+心理”相融合、“守正+创新”相融合、“专业+全员”相融合为主线,打造心理工作队伍成长培养体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活动体系、社区心理文化服务体系、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及品牌活动体系,全方位构筑学校心理育人体系,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涵养及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
以“正德强心”为核心,实现心理育人“前置化、内涵化、专业化、体系化”,很好回答了“育人实效如何的问题”。一是心理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2022年制定《贵州财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试行)》,举办2期《心理咨询师基础技能培训》,全校累计57名教师取得专业资质。近三年组织各级各类辅导员心理育人技能提升培训累计30次17326学时,辅导员人均年培训达到64学时,辅导员心理工作技能提升培训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二是积极探索“以美润心、以体强心、以劳健心”等校本育人特色,悦心赋能,打造美育+心育、阳光体育+心育等系列活动全面促进学成成长成才,实现融合育人。充分调动及整合宿舍长生活区域优势,打造智慧社区,网格管理,分级分类,精准掌控,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系统化及科学动态监测功能,精准施策。体现“早”“全”“育”特色,实现心理育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和协同成网的效果,精准护航学生安全成长,守好学生生命安全底线。
四、成果转化推广
1.完善体系有实效,赋能“心”成长
“一魂三融六化”浸润式心理育人模式经过初步实践探索,已初步形成组织架构合理化、育人团队专业化、教育教学体系化、实践活动多样化、咨询干预精准化、检测体系智慧化的阶段性成果。心理育人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明显提升,辅导员基本能识别危机信号,熟练掌握危机学生处理程序。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自主求助率明显提升,更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2.形成成果创品牌,收获“心”果实
2022年,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李丽老师被聘为贵州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多次参与起草贵州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件、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危机调度会及调研督查、推门听课等工作。作为主要参与人撰写的《贵州省大学生危机干预应知应会手册》刊发在《贵州教育》(2023.11)。2024年《探索高校社区心理育人新模式》发表于贵州日报(理论版)(2024.10)。我校所推送的心理情景剧3次荣获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三等奖,所推送的微电影2次荣获全国高校“百佳”优秀心理微电影。
3.成果推广促发展,发挥“心”引领
2023年《探索“心”思路 赋能“心”能量——贵州财经大学社区心理育人工作实践探索》在全省高校学工部长研工部长第四季度联席会议上做交流;《启智育心,用情化人--CBT视角下心理危机干预及咨询案例》获贵州省2024年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评比一等奖;《贵州财经大学心理委员“二阶四步”培养模式探索》多次在国家级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及“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理事单位”等荣誉。2024年9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李丽老师作为一等奖获得者在全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享交流会做交流,还受邀前往省内兄弟院校做交流,推广我校心理实践案例育人经验。2020年以来,我校多次前往台江县开展心理健康“大手拉小手”活动,彰显示范引领及帮扶带作用。
作者:贵州财经大学 李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