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在学生社区遇见“我与教授的下午茶时光”
一、活动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倾心打造“我与教授的下午茶时光”思政品牌,组织教授进入学生社区与学生交流思想、畅谈人生、凝聚共识,用信仰领航、以思想赋能,培养信念坚定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主要做法
(一)拓宽教育空间,从理论课堂到学生社区,与教授共赴一场启迪智慧的精神之约。坚持阵地下沉,拓展育人空间的“最后一公里”。践行“社区就是课堂”的理念,学院将活动从课堂搬到社区,推动专家教授把理论课堂搬到学生社区来讲授,进一步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空间,实现“让课堂走出教室,让道理走进头脑”。通过依托计算机类专家教授们的学科优势,组织他们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题,结合专业把党的政策讲准、讲深、讲透、讲活,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强大的人格魅力、深厚的家国情怀感染学生、赢得学生。
在学生社区举办“计算机类学科赋能新质生产力”主题讲座
(二)提升育人维度,从个人命运到“国之大者”,与教授共赴一场激扬斗志的奋进之约。坚持话语下沉,打通思政引力的“最后一公里”。学院组织专家教授从个人成长到服务地方,从学业生涯到科技报国,立足专业学科,深入讲授如何将个人命运和祖国发展结合起来,带领学生认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在表象中发现本质,认清国际国内形势矛盾运动的发展规律和方向,强化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的引领,教育学生主动融入祖国发展大势,坚定“国之大者”,是思政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最好补充。
邀请李先贤副校长在学生社区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讲座
(三)丰富教育内涵,从知识传递到心灵引领,与教授共赴一场润泽生命的温暖之约。坚持人员下沉,拉进联系学生的“最后一公里”。学院组织专家教授做既授业又传道的“大先生”,聚焦学生思想情感、生活工作、生涯规划、文明礼仪、人际交往等实际问题吸引学生参加。专家教授作为解惑者和引领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生在活动中分享感受、表达情绪,感受到被接纳、被尊重,逐渐发展成心理支持、求职就业、恋爱交往等互助小组。
邀请学院吴璟莉书记、王利娥副院长等专家和女生分享成长故事
邀请专任教师开展师生座谈会
邀请专任教师开展师生座谈会
(四)转变教学关系,从启迪引导到互动共生,与教授共赴一场创新创造的求索之约。坚持朋辈互助,打通榜样领航的“最后一公里”。立足学院“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秉承“专业--人才--研究”一体化理念,把活动打造成翻转课堂,转变教学关系,邀请学科带头人、科研先锋、行业人才等专家教授与学生互动,围绕“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计算机代码巾帼的进化密码”等主题深入讨论,师生因为研究兴趣相同、研究方向一致组成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在学生社区举办“DeepSeek的技术逻辑与未来想象”系列讲座
在学生社区举办师生学业互助课堂
三、经验总结
自品牌启动以来,3年来累计开展了30余期活动,受邀专家、教授40余人,参与学生2000余人次,“我与教授的下午茶时光”已经成为学院师生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活动,活动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报道。
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构建好立德树人的内容体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是要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强化问题导向、突出思想温度、讲求靶向讲解,实现精准传播、有效覆盖。
二是在基层基础工作上,发挥好师生互助的治理优势,维护学院学校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院学校治理的重要方式,要达成答疑解惑、化解矛盾的治理效果。活动收集学生之问,实现了为他们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重要作用。
三是在方法渠道力量上,树立好三全育人的工作理念,构建起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专家教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之一,强化他们的育人作用,借助他们的力量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无视、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