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院士进机电!弘扬航天精神 激发报国之志——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在“机电讲堂”开讲

发布时间:2024-08-26 13:42:36

12月21日下午,我校弘毅大礼堂座无虚席,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国际宇航科学院戚发轫院士受邀做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讲堂”,以“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为主题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思政报告会,讲述了中国航天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浪漫与执着。我校和来自驻邕5所高校的近160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学校党委书记黄小敬主持。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吴世先等校领导与师生代表一起参加了报告会。

1.jpg

下午3点,戚发轫院士准时来到会场,当这位已入鲐背之年仍然神采奕奕、精神矍铄的航天专家步入会场的时候,全场1600余名师生自发起立致敬,掌声热烈而经久。


报告会上,90岁高龄的戚院士慷慨激昂,和同学们聊起一个个航天故事,从航天概念、航天成就、航天精神三个维度层层递进,展开讲述。戚院士首先解释了世界各国争相发展航天事业的原因。他指出,天是领土、领海、领空之外的国家第四疆域,是国家主权的延伸。发展航天事业是寻求轨道资源、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等三种资源的重要方式。航天技术竞争主要表现在卫星应用与应用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三大领域。

戚院士回顾了我国航天事业自初创时期筚路蓝缕到如今成就斐然的60多年奋斗历程,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时间点: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完成;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他语重心长地说:经过六十多年的奋斗,我国航天已经具备了进入太空的能力、利用太空的能力和捍卫太空的能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正向着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

戚发轫院士以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为主线,以重要发展成绩为坐标,融入自己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见证者的体会,结合自己参与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以及年近六旬担任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的亲身经历,生动诠释了以“自力更生”为核心的航天精神、以“热爱祖国”为核心的“两弹一星”精神和以“特别和担当”为核心的载人航天精神的形成发展脉络和深刻内涵。他特别强调指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离不开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航天60多年的发展进程,孕育并实践出了赋有不同时代内涵的中国航天精神,体现出一脉相承的伟大民族精神。戚院士谈起自己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的初心,源于深刻的爱国之情。他动情地说道,“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爱国是与生俱来的,屈辱的近代史和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的亲身经历,使我们具有最真挚的爱国情怀,爱国、奉献都是自发的。”这60多年里,戚院士始终不忘初心,将个人的奋斗与中国航天的发展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几次国家有特殊需要的时候,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他说,“当国家有特别需要时,我们就要挑起重担。我希望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航天人都要有这种特别的精神。如今面临新的挑战,我们更是要拿出爱国家、能吃苦、肯奉献的精神,实现前所未有的赶超,续写中国航天新辉煌”。戚院士表示,“航天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一个人只有有了爱,才会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而最大的爱、最崇高的爱,就是爱国家、爱事业、爱团队、爱岗位。”戚发轫院士深厚的爱国情怀,引发同学们强烈的共鸣。

2.jpg

报告最后,戚发轫院士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天命,我们这代人的天命是让中国从无到有,你们这代人的天命是让中国从大到强”,他勉励现场师生:“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他希望广大青年学子要做有准备、有爱心、有梦想、有本领的新时代强国建设的生力军,传承弘扬航天精神,激发技能报国之志,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戚发轫院士饱含深情的报告赢得了师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他的讲述深入浅出、丰富生动,既是一堂精彩的科普课,还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诠释的主题党课。

报告会结束后,同学们久久不肯离开,簇拥在戚院士身边请他签名与他合影留念,意犹未尽地向戚院士请教一个个问题。在戚院士的身上,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一名老航天人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感受到了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榜样的力量就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同学们纷纷表示,从戚院士的榜样事迹中深刻领悟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今后定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融入学习生活中,秉承“自强弘毅、知行合一”的校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技能报国的实际行动,用青春行动涵养“自找苦吃”的精神品格,以创新与实干争做建设制造强国的栋梁!

3.jpg

报告会结束后,戚发轫院士先后到我校交通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参观了汽车整车实训中心、创新实训中心、智能焊接实训中心等实训场所,实地了解学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并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广西五一劳动奖章”以及“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的师生代表亲切交谈,勉励他们矢志不移地走技能成才和技能报国之路。


“与大师面对面”系列活动,是我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指导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本次“院士进机电”活动是继九月举办的“大国工匠进机电”活动后我校举办的又一次大型活动,通过这一平台,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大师的精神风貌,树立远大理想,提升个人成长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技能报效祖国的热情,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到强国建设、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这一系列活动今后每年将不定期举办,必将更好点亮机电学子精彩的未来。

戚发轫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在载人航天器、卫星、宇航元器件和空间事业战略发展等领域作出了系统性的、创造性的重大贡献。他的名字与中国诸多“第一”联系在一起,从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到第一枚火箭长征一号,从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到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都出自他的奉献。他主持攻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多项技术难题,为我国通信卫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作出重要贡献。他带领团队攻克了载人航天器关键技术,所研制的神舟飞船圆满完成“神舟一号”至“神舟四号”无人飞行任务,“神舟五号”一人一天、“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载人飞行任务,为我国空间实验室、空间站任务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从1957年到2023年,戚院士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航天十八勇士”之一,投身祖国的航天事业66年,用他的执著探索,忘我付出,为中国航天史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次,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获2000年中国工程科技奖,2003年“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的技术科学奖。先后被评为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获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被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获颁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奖。2020年被中宣部、教育部授予“最美教师”称号。

2023年12月19日,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的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隆重举行,戚院士荣获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戚院士的报告以亲身经历诠释航天精神,也诠释了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的完美结合。既有理论性、思想性,又有亲和力和针对性,对增强机电学生爱国主义、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4.jpg

5.jpg

6.jpg


责任编辑:周小云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国际宇航科学院戚发轫院士受邀做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