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红匠非遗沙龙——瑶族铜鼓文化与课程思政的创新融合

来源:数字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4-06-24 10:57:16

6月11日上午,数字艺术学院2024年第二期“红匠非遗沙龙”党建交流活动在大学路校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教基地举行。活动特邀广西知名铜鼓文化研究专家及团队与学院教工党支部党员及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团队,围绕如何将瑶族铜鼓文化与课程思政、党建工作相结合,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交流。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铜鼓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文化研究院万辅彬教授、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常务理事邹桂森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凤梅、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樊道智,数字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黄恒拾、副院长叶军以及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党员教师代表等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参观铜鼓文创作品展示区

沙龙开始前,万辅彬一行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铜鼓文化传承与创新展示区。展示区内陈列着我校在铜鼓文化应用与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包括一系列精美的铜鼓实物、详实的研究文献以及独具匠心的学生文创作品。万辅彬对学院的人才培养与实践应用成果表示赞赏。

“红匠非遗沙龙”活动现场

在沙龙上,叶军首先介绍了学院的专业、历史沿革以及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教基地的建设情况。他强调,学校一直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创新教育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参会嘉宾对学校的数字化水平和创新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了学校与企业合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在课程思政方面,黄恒拾表示铜鼓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符号,应该充分挖掘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特别是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要主动跟专业课程融合,凸显民族团结和自信心。

万辅彬对此表示赞同,并强调要从更高的角度看待文化传承与创新。他建议我校将铜鼓文化产教融合项目与党建工作相结合,让民族文化融入党建文创产品和思政教育中。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为现代产品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邹桂森在交流中还谈到,目前国家正大力支持广西面向东盟开展各领域的交流合作,而文化交流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路径。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都属于铜鼓文化圈,有着共通的文化符号,未来双方可以在面向东盟的铜鼓文化交流,产学研究方面多做文章,在铜鼓文化研究与应用领域拓展更为宽广的国际视野。

活动临近结束时,万辅彬即兴为我校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教基地赋诗一首。他以诗意盎然的语言赞美了铜鼓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我校在传承创新方面的不懈努力。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我校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也寄托了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万辅彬教授所作诗句  

南国铜鼓,源于春秋,

方国重器,可易千牛。

指挥军阵,声震南斗,

佳节婚庆,鼓乐高奏。

源远流长,赓续传留,

国商职院,文创丰收。

数字艺术,佳作海流,

文化传承,万代千秋。

“红匠非遗沙龙”是数字艺术学院党总支打造的一项重要党建交流平台,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交流,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学校的党建工作与铜鼓文化研究工作拓宽了视野,与广西最高层次的铜鼓文化研究团队实现了对接与交流,为今后更好地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深化和提高铜鼓文化研究水平,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路径。相信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我校的铜鼓文化研究与应用将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图片:叶军 包健 崔婧)

责任编辑:李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6月11日上午,数字艺术学院2024年第二期“红匠非遗沙龙”党建交流活动在大学路校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教基地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