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主试点单位 > 广西大学

16个“家” 心里满满都是你!

发布时间:2025-06-09 16:33:38 曾勇倩 蔡依梁

这群“最懂学生”的人

秉持“专业赋能成长”的理念

创新打造了覆盖思想引领

生涯规划、心理护航等领域的

16个专业化辅导员工作室

以系统化建设提升育人实效

用特色化服务构筑成长港湾

今天,带你探秘这些

有温度的成长加油站

解码辅导员团队的“多面宇宙”

(快来找找你的导员啦!)


“礼润小西”辅导员工作室

“面试穿搭攻略发你邮箱了!”

“读书会报名截止前记得填表。”

“礼仪培训直播马上开始!”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052.png

吴达慧的微信和QQ对话框里,给学生发送消息的提示音如春蚕食叶般此起彼伏。这位带领团队入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首批广西高校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的老师,正与“礼润小西”成员们,在润物无声中织就育人经纬。

工作室特色成效

课程铸魂:开设《形象与礼仪》金牌课程,将职业形象、传统礼仪解码为“面试礼仪”“职场妆容”等实用模块,让美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该课程成为全校最受欢迎校选课之一,入选自治区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开课以来辐射学生超万人次,获学生一致好评,不断吸引辅导员加入授课团队。

实践赋能:打造“四维一体”实践体验模式,开展学生社区文化节、求职团体辅导、“书香激扬青春”读书会、职业形象设计四大主题活动,为超过3万人次学生通过提供“订单式”形象设计服务。

数字突围:线下扎根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开辟形象塑造空间,线上构建全媒体矩阵。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团队师生共创系列微视频,让礼仪教育从教室走向云端。

育人阵地:构建“一核两翼四驱”辅导员成长模式,通过“理论研究+情景模拟+实战带教+数智赋能”的组合拳,培育出既能讲授形象与礼仪知识、又能玩转新媒体运营的新时代辅导员队伍。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吴达慧

核心成员:田春、何奕阳、陈卉娟、银宁、黄路明、陈星宇、刘诚、周大淇

骨干成员:胡天淑、陈宏、夏士岚、高欲垚、王馨蔚、王纪坤、罗盛柳、何湘桂、谢雨真、冯敏、冀禹彤、卢小燕、韦长喜、农婷婷、翟艳洁、陈广杰

寄语或愿景:

以礼润泽幸福人生,将职业素养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美塑造健全人格、丰盈美好心灵,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四力同圆”辅导员工作室

“这份边疆调研报告要实地走访才有温度!”

“读书会的理论框架需要再深化一版”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319.jpg

这支由马丽娟老师领衔的团队,以脚力丈量祖国大地、用眼力洞察成长需求、靠脑力破解育人难题、凭笔力书写青春故事,带着4000余名学生用脚步在2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绘制“成长等高线”。

核心工作方向

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通过提升“四力”培养,实现辅导员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形成"育人+自育"双驱动模式。

特色工作案例

1、累计组织4000余名学生赴广西崇左、那坡、靖西等祖国边陲地区开展实践,多项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国家级、区级重点社会实践团队。

2、采用“专家导读+辅导员领读+朋辈共读”的模式,打造“悦读思享荟”读书活动,覆盖面近40000余人次。

3、工作室成员累计荣获自治区级和国家级荣誉30余项,育人成效得到西大主页、广西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等10余家校内外媒体报道。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马丽娟

核心成员:孙晓黎、李琼莹、刘梦娟、蒋冬连、王海希、蒋雪冰、何惠榕、卓能聪、陈力源、郁文丹、曹羚彬


寄语或愿景: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同圆,共绘师生成长同心圆!


“桃李生涯”辅导员工作室

“别着急做出选择,先好好认识你自己。”

“这份简历很有‘料’,但字体大小不合适,要改!”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510.jpg


每到就业季,虞文茜老师与工作室成员都怀揣着“绘美好生涯、育万千桃李”情怀,精心指导奔赴就业市场的学生,用“规划”点亮学子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之路。

核心工作方向

成长服务类:工作室入选第二批广西高校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探索打造“绘生涯、育新人、促就业”的辅导员就业育人工作模式,专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特色工作案例

1.形成了特色鲜明又成效显著的“四用”赋能就业育人模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举办一批职规类精品赛事赛事,帮助学生系好职业生涯规划“第一颗纽扣”。开展20期"老手拉新手"系列校友生涯发展分享会。

3.开设“淘理有言”线上专栏,发布推文124篇,阅读量30000余次。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虞文茜

核心成员:李海波、黄晋、刘丽、黄学勇、梁冬平、贾永灵、刘佩瑶、颜显能、莫凯洋、关家运、梁炜昊、尹文昊

寄语或愿景:

选择决定未来 规划成就梦想。


“悟理学苑”辅导员工作室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528.jpg


这支由孙晓黎老师带领的工作室,入选第二批广西高校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团队成员致力于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思政育人平台,助力青年学子锚定信仰、砥砺成长。

核心工作方向

1.思想引领:延伸思政课堂,打造“名师面对面”平台,深化价值观塑造。

2.理论武装:根据日常工作,构建师生理论学习体系,破解工作难题。

3.实践育人:融合学科特色开展科技实践,培育家国情怀,打造示范案例。

4.文化浸润:以校园文化为纽带,增强师生认同,深化育人实效。

特色工作案例

1.打造“悟理师说”“悟理微语”“悟理知行”品牌项目。

2.探索“双育人”机制,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协同发展。

3.组建理论宣讲团,积极开展和参加各类理论宣讲活动。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孙晓黎

核心成员:夏士岚、龙思宇、王艺频、潘桂祯、周小琦、银舒豫、马朝阳、胡亚杰

寄语或愿景:

悟理求真,知行合一。以思想之光点亮青春航向,用实践之笔书写育人华章。


“先锋”辅导员工作室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549.jpg


10189.2小时,学生党员在行动!由刘诚老师领衔的“先锋”辅导员工作室,通过构建“组织建设+理论学习+示范引领”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为同学们办实事、解难题。先锋之名,既是指引的旗帜,更是行动的号角!

核心工作方向

1、夯实组织基础,完善学生社区功能型党组织建设;

2、推进理论学习,打造线上线下党建育人阵地;

3、强化示范引领,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党建活动。

特色工作案例

1、成立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现有成员1373名,累计服务10189.2小时。

2、开展“书香激扬青春”读书会、“和书记聊思想”等活动10余次,提供1856人次的VR智慧党建系统体验。

3、开设“先锋指尖课堂”学习专栏,已进行至第5期,累计参与2704人次。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刘诚

核心成员:沙建、李琼莹、刘梦娟、何奕阳、伍小羽、冯敏、马朝阳、张玄鹤、冀禹彤

寄语或愿景:

理论学习在社区、价值引领在身边。


“锐见”辅导员工作室

“明早记得来看两会直播!”

“周二下午的宣讲技巧培训会,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吧!”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604.png


程锐老师带领着一批乐于、善于宣讲的80后、90后辅导员骨干,致力于面向青年开展理论宣讲。

核心工作方向

立足理论宣讲,聚焦理论宣讲能力提升和青年思想价值引领两个目标,全过程培养、全方位提升辅导员和青年学生骨干的理论宣讲能力,打造形式新颖、辐射力强的理论宣讲品牌。

特色工作案例

1.“学习进行时”系列理论学习与研讨,结合最新理论与形势开展专题学习研讨20多场。

2.“锐见接力讲”系列理论宣讲,面向大学生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理论宣讲,宣讲视频在学习强国、微雨无声、工作室公众号等平台发布。

3.理论宣讲进基层系列活动,工作室成员带领学生青年讲师团走进企业、社区、农村、中小学等地方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程锐

核心成员:刘梦娟、杨洋、林超、韦霜霜、潘桂祯、田春、查紫宴、杨秀泽

寄语或愿景: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锐意进取、见文解义,让理论活起来、让宣讲动起来、让队伍长起来。


“汇学”辅导员工作室

“唐老师,我的高数、大物可能会挂,怎么办?”

“唐老师,有一道作业题我需要反复答疑,

又不好意思多次当面请教老师,怎么办?”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636.jpg


为了这一个个“怎么办”,唐旭彬老师组建汇学团队,镌刻“乐学有动力、勤学有方法、善学有成效”的师生共进汇力赋学生态圈。

核心工作方向

构建一核两翼三链四维的学业帮扶提优的学习模式,助力全校学生基础学科学业质效提升,推动辅导员团队教学科研协同突破。

特色工作案例

1.创建西大数信数帮学堂,为全校学生提供数理类课程难题云上朋辈解疑渠道。目前已经推出学生主讲的《高等数学》《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抽象代数》《大学物理》等课程作业难题讲析视频90余期,点击量已经接近1万。

2.推出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和数学竞赛真题讲析视频90期,累计播放量达2.5万次。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唐旭彬

核心成员:周蕾、刘春霞、蒋雪冰、孙晓黎、刘丽、王艺频、李琼莹、林思维、高欲垚、虞文茜

骨干成员:李诺、李秋实、曾祥喜、宋丹婷、杨秀泽、何湘桂、陈力源

寄语或愿景:

汇师生协同之力,赋学业发展之能,筑汇学共长生态圈!


“心晴”辅导员工作室

“下次团辅,我们把沙盘治疗搬到海边去?”

“这次朋辈相伴小组的数据显示,

参与者的孤独感评分平均下降了40%!”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653.jpg


在黄学勇老师的带领下,这支跨学科融合的团队创新性地将学科专业、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相融合,打造“自然+科技”心理育人模式。从AI心理助手到户外自然疗愈基地,从朋辈互助到国际学生支持,他们让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学科深度,又充满人文温度。 

核心工作方向

1.以“专业团队+品牌服务”为基础,打造“预防-干预-赋能”全链条心理育人体系,重点发展“自然疗愈+科技赋能”双特色模式。

2.通过“心晴有话说”系列讲座、“心晴伴你行”团体辅导、“心晴护心安”危机预防与干预等九大品牌活动模块,突出跨学科优势与国际心理支持特色,实现专业化、多元化、特色化的心理育人目标。 

特色工作案例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室12名成员(占比85.71%)长期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成功申报广西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精品课程立项;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三等奖;获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

2. 品牌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心灵海洋 健康启航”“压力应对”“情绪管理”等主题团辅活动12次;协助学工处开展3·25、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次;组织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2届。

3. 专业化心理危机干预。成员持证率达92.85%(含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9人);4名成员兼任学校心理发展中心咨询师;积极参与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黄学勇

核心成员:李琼莹、刘梦娟、伍小羽、王海希、李诺、庄元玲、农婷婷、陈星宇、马奕、杨洋、王艺频、梁琪、林佳佳

寄语或愿景:

心明智启,晴空逐梦,共筑青春心灵港湾,让每个生命都绽放晴好光芒!


“宏志”辅导员工作室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715.png


这支由陈宏老师带领的团队,在“经济帮扶”与“精神滋养”的双向奔赴中,通过“春晖学子”反哺机制,让受助者在传递爱心的过程中完成从“被照亮者”到“发光者”的美丽蜕变,实现了资助育人的良性循环。

核心工作方向

“三维驱动”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以“精准资助、多维育人、反哺传承”为核心,构建“解困-赋能-发展”全链条育人体系,实现从经济援助到全面成长的育人目标。

特色工作案例

1. 四扶四展,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

2. 五维协同与四级联动机制,创新“校院联动—部门协调—校企共建—朋辈互助—家校协同”五维协同机制,结合“辅导员—学生组织—班级—学生”四级联动体系。

3. 精准化智慧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多维评价体系(经济状况+学业成绩+综合测评+志愿服务)精准识别困难学生。

4. 学生自治与感恩回馈,以“春晖社”等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为载体。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陈宏

团队成员:梁宇彬、秦建丽、田春、陈清媛、何奕阳、冀禹彤、巩英慧、姚上飞、刘诚、何冉、欧阳舟

寄语或愿景:

以爱浇灌成长之路,将“四扶四展”融入育人全链条;助力学子从“受助”到“助人”,实现扶困育心、立德成才、反哺社会的育人闭环。


“青语”辅导员工作室

“国际视野的实践课堂,得用双脚丈量才能打开!”

“乡村振兴的调研数据,不沾泥土怎能算真实样本?”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731.jpg


这支由陈星宇老师领衔的“青语”团队,以经纬为尺丈量世界维度,用赤子之心聆听基层脉搏,携1832名青年在20万小时实践长卷中,构筑起横跨国际视野、神州大地、乡土中国的三维育人坐标系。

核心工作方向

实践育人类:构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

特色工作案例

1.构建国际之眼、中国之行、基层之声三大实践育人体系,内容涵盖思想引领、国际交流、就业实践、乡村振兴、基层服务等方面,组织大学生开展实践育人活动1832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万小时。

2.搭建涵盖政府、企业、社区的长效实践育人平台11个,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陈星宇

核心成员:肖克宁、程锐、李诺、徐羽、何奕阳、柯威、龙思宇、郑艳青、申孟鑫、庄元玲、陈广杰、欧阳舟、韦霜霜

寄语或愿景:

躬行实践,知行合一,脚踏祖国大地,胸怀家国天下,以青春之力,赴时代之约。


“e路领航”辅导员工作室

“如何让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

“用青年话语,破网络壁垒!”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746.png


“e路领航”工作室坚持“内容+技术+服务”三维融合,构建“公众号深度赋能+视频号轻量传播+云社群精准服务”立体化育人矩阵,将思政教育融入学业、职业与网络素养提升,助力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肯吃苦、能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核心工作方向

全媒协同,精准滴灌,双向互动,探索网络思政浸润式育人新路径。

特色工作案例

1.依托公众号、视频号、云社群打造“理论+实践”双线阵地;

2.通过“学霸说”“e路护航”等栏目解决学生急难愁盼;

3.鼓励学生共创“网络生活Vlog”“漫画思政”等原创作品,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将云端理论落地实践。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孙玲

团队成员:邓惠英、覃文月、庄元玲、徐羽、李欣、卓能聪、查紫宴、贺超、曹羚彬、刘宇、魏良瑾、李亚男

寄语或愿景:

以“e路领航,思政铸魂”为使命,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的网络思政立体化育人空间,助力青年学子在数字时代扬帆起航,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悦健”体育辅导员工作室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803.png


从舞蹈教室到绿茵场,从球拍碰撞到定向打卡,这支由王丽老师领衔的团队让体育成为青春的“通用语言”,在健康与快乐的交织中,为校园生活按下“充能键”!

核心工作方向

成长服务类:多元特色,打造“悦知、悦动、悦享”三位一体育人平台,点亮学生成长之路。

特色工作案例

1.构建“悦知”体育文化宣传阵地:致力于“跳出体育看体育、用好体育抓思政”,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开播了有氧健身操、体育健康微课堂、运动康复、奥运发展史及奥运特别篇,阅读量达5300人次。

2.  打造“悦动”体育实践平台:开展“悦课堂”系列公益课,覆盖师生达5650人次;开展学生“FUN”跑趣味定向运动赛,单杠王引体向上赛,覆盖师生达3650人次。

3.营造“悦享”体育成果展示氛围:开展冠军走基层、进社区、进学区活动,讲好中国体育好故事,弘扬体育爱国精神,覆盖师生达5650人次。

团队成员简介

负责人:王丽

核心成员:覃安基、刘丽、刘梦娟、罗盛柳、孙静、郭旭霞、伍小羽、刘诚、刘威、刘宇

寄语或愿景:

看过来、动起来、爱上来、强起来!,工作室对标学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体”育人,以“文”化人,致力于营造“常运动、多喜乐、善思考、促创新、逐一流”的校园氛围。


“映山红”辅导员工作室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819.png


由邓莹老师领衔的“映山红”辅导员团队,带领师生打造60期全网刷屏的微课,策划20余场“美育+”沉浸式红色实践,在10万+次光影跃动中,让美育成为浸润心灵的红色火种。

核心工作方向

以美育德,筑牢思政教育“压舱石”:构建艺术思政育人体系,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以美强技,锻造人才发展“金钥匙”:打造艺术实践育人矩阵,构建以赛促学培养体系。

以美启心,构建育人全新“生态圈”:聚焦美育课程建设,开展“美育+”全校实践工程。

特色工作案例

1.拍摄“美育微课堂”“革命故事汇”微视频60期,在微信视频号、学习强国APP、哔哩哔哩网站播放,视频累计播放量达到10W+,转发点赞量达到2W+,在师生中取得较好反响。

2.开展“美育+”全校实践工程,如美育大讲堂系列讲座、“红色视听”三部曲品牌活动、“重温红色经典”专场音乐会、美育之窗——“流淌的音符”革命文化专场活动等,提升全校学生美育活动参与度。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邓莹

核心成员:

胡红一(艺术学院院长、八桂学者、一级编剧)、覃思、于丹、庄元玲、唐庆、尹文昊、李秋实、胡亚杰、管雅娣

寄语或愿景:

思政铸魂,美育润心,映山红工作室伴你“艺”路同行。


“耕行四时”辅导员工作室

“这周有三位同学磨出水泡却坚持到最后,大家怎么看?”

“刚开始觉得疼,但看到自己种的树苗活了就忘了疼!”

“这正是劳动魔法——当你们的手掌留下痕迹时,心里就长出了理解世界的根系。”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840.png


何奕阳老师围绕“劳动精神培育、价值取向引领、技能水平提升、育人队伍共建”四大核心任务,与工作室成员创建致力于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新时代青年,为高校劳动育人提供可复制、可持续的创新范式。

核心工作方向

工作室创建“一核心双链条四品牌”的多维劳动育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引,以“锄头主义”劳动精神为符号载体的核心,真正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强体、以劳增智、以劳创新,呼吁劳动最光荣,致敬每一份耕耘!

特色工作案例

1.以劳树德打造“春耕课堂”,实现劳动思想浸润。

2.以劳强体打造“夏耘行动”,开展劳动实践服务。

3.以劳增智打造“秋收计划”,提升专业劳动技能。

4.以劳创新打造“冬创工坊”,践行劳动价值创新。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何奕阳

核心成员:徐丽、李琼莹、陈宏、刘梦娟、李华、田春、李秋实、周大淇、马朝阳、林佳佳、卢小燕

寄语或愿景:

以“锄头主义”为魂,让劳动教育扎根泥土、浸润心灵。我们愿做四季耕行者,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新时代青年,织就一幅“思政引领、实践赋能、师生共进”的育人经纬!


“同心铸梦”辅导员工作室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857.jpg


“同心铸梦”辅导员工作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致力于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室通过“课程引领+文化浸润+实践养成+服务育人”四位一体的培育体系,促进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核心工作方向

实践育人类:构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

特色工作案例

1.“民族团结之石榴籽”成长计划。设立“石榴籽”成长学院,构建“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创新孵化”三维教育体系;实施“石榴籽抱团发展”工程,开展学科交叉的民族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培育计划;创建“石榴籽”智慧云平台,实现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

2.“民族团结之星”评选。每年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一批“民族团结之星”,表彰在民族团结教育和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3.“民族团结主题月”活动。每月确定一个民族团结主题,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主题讲座、文化展览、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刘梦娟(总体规划、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推动工作室长远发展)

核心成员:陆秀红、夏士岚、黄学勇、邓惠英、陈宏、刘诚、何奕阳、刘佩瑶、杨洋、覃晴、银舒豫、冯敏、胡新梅、冀禹彤

寄语或愿景:

铸就民族团结记忆,同心共绘青春篇章:以青春之力,赴时代之约。


聚“芯”辅导员工作室

“科学家精神的宣讲不能止于展板,

要走进实验室才有穿透力!”

“课程思政的案例库必须紧跟芯片技术迭代,

才能点燃创新火种!”

微信图片_20250609161914.png


杨洋老师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科优势,组建了这支跨学科协同创新团队。以“数智驱动·精准育人”理念自主研发AI辅导员系统为核心抓手,打造具有西大特色的智慧思政育人范式。

核心工作方向

思想引领类:聚焦学科专业知识与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科优势赋能学生工作发展新局面。

特色工作案例

1.数智赋能学生工作。工作室成员研发AI辅导员系统,融合学科专业知识技术,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际需求,构建学生成长画像,实现学业预警、生涯规划等的精准推送。

2.讲述科研报国故事。工作室成员作为广西首批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全国各地宣讲23次,被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带领团队赴边疆民族地区讲述科研报国故事,受众学生3000余人。

3.实践育人出硕果。工作室坚持“理论+实践”双轨模式,以学生干部为抓手,培训学生8000余人赴广西、河南、贵州等地开展社会实践,获得2024年度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成员带领党支部荣获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团队成员简介

主持人:杨洋

团队成员:张振荣、夏士岚、覃希、孙翠敏、胡亮青、蒋冬连、王艺频、李华、莫国志、张星月、林文潮、龙紫璐、梁炜昊

寄语或愿景:

植根八桂大地,勇攀数智高峰。工作室以“数据筑基、算法强芯、素养铸魂”三位一体为战略,构建AI辅导员生态系统,致力于为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西大方案。


16支专业化团队

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银河

照亮每位西大学子的成长航道

下次在校园遇见你导员时

记得给这群“幕后英雄”一个微笑

为陪伴我们成长的辅导员们点赞!

转发推送,让更多人看见

这些温暖发光的名字

你的辅导员有哪些暖心故事?

评论区等你分享!


责任编辑:周大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今天,带你探秘有温度的成长加油站,解码辅导员团队的“多面宇宙”。
    广西大学以“一头两翼六站 N 室”为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 设总体思路,开创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