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社区为平台,打造“六维一体”活动课程育人模式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的有关精神,我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为核心,通过学生社区平台,构建了通识拓展特色课程体系,大力推进辐射思想引领、学术科技、身心发展、文化艺术、公益实践、职业创业等人才培养工作领域的“六维一体”文化育人模式。在学生社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影响深远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体验活动,做到“六维一体”活动入社区、课程入社区、资源入社区,营造了全员齐参与、融合全方位和贯穿全过程的整体氛围。
“六维一体”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建构通识拓展特色课程体系,实现第二课堂进驻社区
通识拓展特色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学生德技并修,成为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强烈社会责任感、卓越创新创业能力、深厚传统文化底蕴与宽广国际视野,具有必备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通识拓展特色课程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按照统一的培育目标、能力指标、课程标准,把碎片化、盲目化、游戏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整合为六大项十二门课程,形成了“项目-课程-活动”三级课程体系;运用手机APP、“易班校本化”等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课程管理;实施学分制,以课时、学分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打破传统课程模式,从课堂到社区、从理论到实践,实现内涵和外延上的拓展;结合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经典文化和大学精神,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内涵和品位,打造校园文化精品课程和精品项目。
例如:以四季为主题打造了“春之乐、夏之舞、秋之声、冬之韵” 文化艺术系列精品活动,让学生在美妙的音符中学习中华优秀经典作品,提高学生自身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春之乐”:民乐专场音乐会
“夏之舞”:芭蕾舞专场演出
“秋之声”:声乐专场音乐会
“冬之韵”:诗文朗诵会
自实施以来,通识拓展特色课程实现了学生全覆盖参与,累计参与人次160多万人次。
二、打造具有农垦特色的社区景观,实现核心精神浸润社区
盆景园
南亚热带景观园
1.依托学校历史背景,建设承载“农垦精神”的社区文化景观,如:拓荒牛雕塑、校友石,打造具有“南亚热带景观园”、 “盆景园”,完善校史展览馆展示校史,增进学生对学校文化传承的历史认知。
2.利用社区物理空间,建设文化育人品牌展示空间。打造通识拓展特色课程的文化育人展示长廊、主题教育宣传栏,“一院一品牌”展示空间、展示厅等物化环境基础,为“思想引领、学术科技、身心发展、文化艺术、公益服务、职业创业”六大项目品牌成果和文化育人工程提供和谐文明的展示空间。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与社区环境文化的互动中付出“劳动”,感知“校园的美”,领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育人内涵,实现德行内生。
3、利用易班平台,创新线上宣传平台。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通过易班平台和各类轻应用平台,开展线上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设计校园环境、发现“最美农工商”、“随手拍”等网上评比活动,形成校园网络文化并扩大传播。
三、建立“四中心”协同育人体系,实现全员共治社区
学校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中心、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通识拓展特色课程研究中心和易班发展中心,“四中心”共建课程、共治社区、共享资源。“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中心负责社区资源的协调与管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负责活动课程的统筹、协调、推进与考核,通识拓展特色课程研究中心负责课程规划和研究,易班发展中心负责课程平台管理和推广。二级学院、行政部门和学生组织负责课程的具体设计与实施。所有辅导员、专任教师、党政人员、教辅人员、离退休人员等都参与到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参与到学生社区文化活动育人的实践中,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协同共治共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