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向“五育”而行: 打造浸润式学生社区心理健康育人体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应用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将“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和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实践平台,依托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Sunflower Garden心灵驿站”,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社区建设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渗透的心理育人体系,打造浸润式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以“德育”筑基,强化心理认同与价值观
德育是心灵的灯塔,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标。学院每学期定期举办“宿说青春,寓见美好”宿舍座谈会,邀请辅导员、心理委员、宿舍成员深入社区,围绕“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学生关切的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心理认同感。同时,设立“心灵信箱”,鼓励学生匿名倾诉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由心理教师定期回信,形成“倾听-反馈-支持”的闭环机制。针对女生比例高的特点,特别开设女性专题活动,邀请学院领导、老师、企业高管等社会精英,围绕女性成长与职业规划等话题开展讲座、沙龙,为女学生提供宝贵的成长建议和职业指导,助力她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坚定地前行。提供OH卡牌体验,促进自我觉察和成长。
二、以“智育”赋能,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智育是心灵的启迪,是拓宽学生视野、提升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学院在社区“心灵驿站”设立心理健康图书角,精心挑选心理学经典书籍供学生借阅;同时,学院公众号还开设了“心理知识”“好书推荐”等栏目,定期发布心理健康知识,解析常见心理问题,提升学生心理健康认知水平。此外,组织心理主题观影活动,通过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等心理话题,展开交流分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三、以“体育”强身,释放压力与提升活力
体育是心灵的释放,是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方式。结合“525”心理月,开展“步启心程”跑步打卡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宿舍,通过运动释放压力、愉悦身心。新生入学时,组织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帮助新生快速融入集体,缓解入学焦虑,增强学生协作能力和提升心理韧性。开展户外心理主题班会,培养团队意识和增强团体凝聚力,充分展现阳光、健康、团结、向上的良好风貌。组织瑜伽活动,让同学们在汗水中消散淤积的消极情绪,在专注中消除心中杂念。
四、以“美育”润心,激发情感表达与创造力
美育是心灵的滋润,是激发学生情感表达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院在学生社区开展“笑脸墙”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情绪,将抽象的心理状态转化为具象艺术作品,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同时,学院还举办了宿舍文化节,引导宿舍成员DIY宿舍门牌、设计宿舍公约,打造温馨和谐的宿舍环境,让学生的创造力在美的熏陶中得到充分发挥。开展“心声共鸣,情绪绽放”活动,借歌声传达喜怒哀乐,在优美的旋律中找到共鸣。
五、以“劳育”践行,促进身心和谐与责任感
劳育是心灵的磨砺,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学院开设了DIY涂鸦石膏娃娃、扭扭棒花束等手工活动,将劳动过程与情绪调节、心理放松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告别负面情绪,缓解压力。开展绿植领养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以实际行动践行劳动精神,携手打造清新整洁的社区环境,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
六、主要成效与特色彰显
经过不懈努力,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覆盖面广。年均开展活动10余场,近2800人次参与其中,社区心理服务利用率达85%。二是资源整合。联动学院领导、老师、学生骨干和企业资源,构建协同心理支持网络,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三是品牌效应。开展女性专题活动、宿舍座谈会等特色活动,构建学院品牌,形成可推广的“五育融心”范式。
通过“一站式”社区的多元场景与五育融合路径,应用外国语学院心灵驿站有效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沉浸化、生活化,为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和谐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创新范例。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