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创新“青春社区+迷彩课堂”模式,谱写社区国防教育新篇章
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三峡大学常态化将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构建起“青春社区+迷彩课堂”教育新生态。学校以社区征兵工作站为枢纽,近年来累计为部队输送735名优质兵员,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形成具有示范价值的思政工作创新实践。
机制创新:构建“六维协同”育人体系,谱写参军报国青春篇章
学校将国防教育深入融入人才培养全流程、学习生活全场域,以“军-校-生”三方联动为轴心,深化军民融合育人模式创新实践。通过创新打造“战略共谋、课程共研、师资共培、实践共促、平台共享、活动共办”的六维协同机制,形成“入学有导向、在校强素质、毕业能输送”的递进式育人链。
在工作推进中,线上搭建分众化服务矩阵,按在校生、毕业生群体设立专属征兵咨询群,实现政策解读、报名预审“一键通”;线下延伸服务触角,在社区设立“征兵服务岗”,由退役士兵组成“迷彩先锋队”驻点答疑,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精准摸排-深度动员-全程护航”工作链,实现国防教育与青年发展的双向赋能。
阵地前移:打造“军营式”社区空间,让国防教育触手可及
学校突破传统工作模式,将征兵工作站建在学生生活区的“心脏地带”。站内设置七大功能区:办公区提供“一对一”政策咨询,检测区可完成基础入伍体检,展示区陈列着退役学生荣获的荣誉勋章,物资区摆放着仿真训练器材这种"沉浸式"的空间设计,让国防教育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可感的实体体验。
“从宿舍到工作站只要3分钟,咨询政策、参加活动都特别方便。”计算机学院大二学生王同学说。数据显示,工作站建成后,日均接待量提升3倍,2024年征兵季单日最高咨询量达126人次。
在相邻的国防教育广场,学校定期举办“军营开放日”“军事技能体验”等活动。广场上的国防教育展廊、训练器材、模拟训练设施,构成全天候的育人环境。这种“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让学子们在日常起居中自然接受国防熏陶。
队伍下沉:构建“三军联动”育人体系,让榜样力量无处不在
在社区楼栋里,常能看到身着迷彩的“特殊辅导员”——他们是学校精心选拔的退役复学大学生。这支“退役士兵辅导员”队伍,已成为社区国防教育的生力军。
学校创新实施“三支队伍”进社区计划:武装部专职干部常驻工作站,负责统筹协调;从学校退役士兵中遴选50人组成“戎耀宣讲团”,开展“我的军旅故事”主题班会;选拔优秀退役士兵担任楼栋长,实现“每个楼栋都有国防宣传员”。近三年,“退役士兵辅导员”累计走访宿舍2000余间,开展微宣讲500余场。
“看到学长们的蜕变,我对军营充满向往。”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同学在参加“老兵进课堂”活动后,毅然报名参军。更令人瞩目的是,学校连续5年实现军训自主承训,累计400余名退役学生担任教官,带训新生3万余人。
活动浸润:打造“迷彩+”育人品牌,让家国情怀融入日常
学校精心设计“四季国防”主题活动矩阵,在重要时间节点打造形式多样、沉浸参与的主题教育活动。每月开展2次“国旗下的讲话”,每年春季开展“清明祭扫”“退役士兵座谈会”,夏季组织“军营体验营”“模拟射击大赛”,秋季举办“国防知识竞赛”“爱我国防 强我中华”主题征文演讲大赛、新兵欢送仪式,冬季进行“退伍士兵讲经历”,这些活动与社区文化节、宿舍文化节深度融合,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三峡大学国旗班队员4次荣获“全国十佳升旗手”,2022年,学校代表队在湖北省模拟射击大赛中包揽团体一等奖等5项荣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三峡大学将继续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国防教育模式创新,着力打造“铸魂育人”的新时代样本,让更多学子在社区这方沃土中,点燃强军报国的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