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高校 > 德州学院

三大条件保障托举“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5-04-24 17:09:53 崔丽娜 沙彦君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是落实“三全育人”改革的实践载体。近年来德州学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突破,以服务下沉为路径,通过“组织保障有力、资源供给有力、机制创新有力”三大条件支撑,推动学生社区从“物理空间”向“育人场域”深刻转型,探索出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社区育人新路。

 一、组织保障到位:党建引领凝聚“社区建设合力”

 顶层设计“一盘棋”。学校党委将学生社区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建立“党委-党支部-宿舍党小组”三级联动机制,把党建工作延伸到每栋宿舍楼,实现组织全覆盖。现有四个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社区建设中的难点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创新实施“党员先锋岗”制度,选派优秀教师党员担任楼栋指导员,学生党员担任楼层长,形成网格化管理体系。

 队伍下沉“零距离”推动思政教师、专业导师、心理辅导员“三支队伍”常态化入驻社区,打造“10分钟服务圈”。每周一下午的“导师会客厅”里,学业导师们正针对考研复试开展专项辅导;暖阳共融服务站的“修补时光”,工作台前,学生党员们耐心缝补着同学们的衣物;心灵驿站的咨询师刚结束一场关于就业焦虑的团体辅导。中心还提供心理健康测评服务,通过数十种专业量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状态。同学们可通过小程序预约咨询师,获得个性化心理支持服务

 二、资源保障到位:硬软件升级夯实“社区服务底盘”

 空间改造“功能集成化”整合原有宿舍、自习室等空间,打造“党建活动区”“学业帮扶站”“心理健康角”等多功能模块,实现“一区多能”。心灵驿站配备专业咨询师团队,暖阳共融服务站成为济南西片区公寓管理研讨示范点。服务站创新推出“炊香共享”厨艺工坊和“燃动青春”健身角。心理咨询队伍每周开展“愈心药语”专题沙龙,校院领导定期参与“净界香榭”卫生督导。全年完成心理健康测评24144人次,建立763份月报告档案和84份周跟踪档案,为232名新教师提供心理评估服务。心理咨询团队全年接待407人次,通过20余场专题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并在省级评选中斩获11项荣誉。

 一站式管理智慧化。引入智慧管理系统(如“一键报修”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同时优化跨部门协作机制,将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孵化等社会服务资源融入智慧平台,构建覆盖学习生活全周期的服务体系。通过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实现心理测评、生涯规划等服务的个性化推送。此外,就业创业赋能中心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协同联动,针对毕业生群体开展职业心理调适工作坊。

 三、机制保障到位:创新制度激活“社区育人效能”。

 建立“大学工”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学工-教务-后勤-各学院”月度联席会制度,打通部门壁垒,形成思想政治工作者、管理人员、专业教师联动的长效机制。强化一二课堂同向发力,依托“青马工程”实践基地开展嵌入式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公约建设,通过“一站式”智慧平台实现育人资源精准对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建立“双导师制”育人模式。为学生配备1名专业导师和1名成长导师,形成“学业指导+生活关怀”的双重保障。实施“党员先锋岗”轮值制度,设置学业帮扶、心理疏导等6类服务岗位,由学生党员自主认领并定期考核。创新推出“成长档案袋”制度,动态记录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建立“需求-响应-评价”闭环机制,通过满意度调查及时优化服务内容。

 组织保障有力、资源供给有力、机制创新有力三大条件支撑,推动三全育人在社区开局破题,形成“思想引领-学业指导-生活服务”三维联动机制,构建“三全五育”一体化工作方法。学校通过“漫灌+滴灌”的系统性工作实现多维度精准育人。

责任编辑:黄帅
德州学院通过“组织保障有力、资源供给有力、机制创新有力”三大条件支撑,推动学生社区从“物理空间”向“育人场域”深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