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未来办公密码:计算机社团一站式社区活动——助力师生掌握数字化高效技能
为积极响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于3月16日圆满落幕为期两周的"未来办公密码"数字化办公技能提升活动。本次活动由信息中心主办,依托社区"数字赋能站"特色服务平台,成功吸引社区5个院系的123名师生参与,累计开展集中培训8场次,个性化辅导30余学时,开创了"社区搭台、师生共学"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立足需求,构建社区化学习新场景
作为学校"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实践,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一站式社区"资源集成、服务下沉"的独特优势。活动筹备期间,社区学生自治委员会开展专项调研,通过线上问卷、宿舍走访、师生座谈等方式,收集到教学课件制作、科研数据处理、办公效率提升等7大类132项具体需求。基于此,活动创新采用"场景化教学+个性化诊疗"双轨模式,在社区共享空间打造"数字工坊"沉浸式学习场域。
"我们特别设置了移动办公岛、协同创作区、智能诊疗台等特色功能区。"活动负责人介绍道,"在传统教室难以实现的跨设备操作、多人协作等场景,都能在社区中得到真实还原。"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王同学对此深有感触:"在协同创作区,我们小组用WPS同时编辑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实时看到彼此的修改批注,这种实战体验比单纯听课生动得多。"
三维赋能,打造数字化教学新范式
活动课程体系经过社区教学团队精心设计,形成"基础夯实-技能进阶-创新应用"三级培养架构。基础模块聚焦高频需求,开设"PPT隐藏功能全解析""Excel数据魔法课堂"等专题;进阶模块引入中医药特色案例,如"用Visio绘制经络示意图""利用数据透视表分析中药方剂"等实用课程;创新模块则开设"智能文档处理""云端协作技巧"等前沿内容。
教学实施中创新采用"理论精讲+案例实操+个性诊疗"三维教学模式。在PPT专题培训中,护理学院张教授不仅详解了母版设计、动画组合等技巧,更带领学员用SMARTART图形重构中医养生知识体系。信息中心技术骨干组成的"数字诊疗团"驻点服务,累计为师生解决"论文格式排版""实验数据可视化"等个性化问题87个。
"最惊喜的是发现Word的交叉引用功能。"参与活动的刘老师分享道,"以前整理教学大纲要手动编号,现在通过多级列表和题注功能,300页的《中医诊断学》讲义半小时就完成了目录更新。"
多元共育 构建长效培养新机制
为巩固学习成果,社区同步推出"三个一"成长计划:组建一支由20名优秀学员构成的"数字先锋队",开发一套涵盖8大主题的微课资源库,建立每月一次的"技能加油站"交流机制。活动期间涌现的"中医方剂智能查询系统""针灸穴位三维演示模板"等12个优秀作品,已纳入社区数字资源中心供师生共享。
"这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学用结合。"荣获"效率之星"的康复治疗专业陈同学表示,"通过系统学习,我制作的《推拿手法教学PPT》在省级微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这要归功于社区提供的持续指导。"
辐射带动 培育数字校园新生态
活动的成功举办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社区"数字工坊"日均使用率提升40%,师生自发组织的"快捷键挑战赛""智能办公沙龙"等衍生活动蓬勃开展。更有多位教师将所学技能融入课堂教学,如《中药药剂学》课程采用在线协作文档收集实验数据,《医学统计学》教学引入Power BI数据分析工具。
"这是社区育人功能的一次创新实践。"学生工作处王处长总结道,"我们正筹划将这种模式扩展到更多领域,计划下半年推出'智慧医疗工作坊''数字中医文化馆'等项目,让社区真正成为赋能师生成长的全息平台。"
据悉,学校一站式社区将持续深化"数字赋能"工程,通过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举办数字技能竞赛等举措,构建"学习-实践-创新"的良性生态,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注入数字化新动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