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杏林“一站式”学生社区|学业诊室第192期——如何学好“医学微生物学”
为进一步促进学院学风建设,提升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与临床实践能力,加强课业学习,增强医学素质,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于2024年4月18日在茯苓社区举办第192期“学业诊室”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我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的石玥老师和王芳老师,以“如何学好医学微生物学”为主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
讲座伊始,石玥老师以“患有结核的患者是什么样的容貌和体态”为切入点,告诉大家结核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定义。结核是一种消耗性的营养性的疾病,所以患有结核的患者普遍是比较消瘦、面色苍白、无力。接着,石玥老师又提到了同学们刚刚学过的霍乱,用“两头开花”来描述这种疾病,并为同学们讲解了有关霍乱的历史知识。石玥老师将微生物的学习与课外知识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让同学们发现,完全是两个领域的知识之间,竟能有着如此深的关联。这正是石玥老师想告诉大家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后,石玥老师提到了“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跟大家强调了微生物学实验课的重要性,并以IMViC实验和大肠癌细菌的接种实验为例,告诉大家做实验时一定不要只关注实验结果,而是要掌握操作流程并能联系到实验背后的来源。希望大家在实验课中都能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加深印象。
接下来,王芳老师接着石玥老师的分享进行了总结和进一步拓展。王芳老师说到,微生物学课程和其他的课程不太一样,微生物学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杂,希望同学们不要突击去背,即使考试通过了,但知识点在脑海中也只是瞬时记忆,达不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讨论到如何记笔记时,王芳老师给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希望大家不要单独记忆各个知识点,而是联合记忆,将知识点间相互关联。比如细菌部分总体做一个表格,将类似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这样主要的细菌的理化性质及传播方式归纳整理,来对比记忆,使知识更加具象,并且记忆起来更加简便和长久。二是推荐大家使用纸质版书籍。大数据化的时代背景下,电子版笔记固然有其优势,但作为医学生,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可以作为考试的知识点,多翻书能加强对书本的熟悉。“书是一个医生一辈子的影子”,对书的熟悉度反映了一个医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与否,也承载着一个医生艰辛奋斗过程的记忆。书籍对医学生来说,更像是一辈子的知己。两位老师讲完学习方法后,在座的同学向老师进行了有关微生物学课程的提问,两位老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两位老师一致认为,“死记硬背”并非学习之道。学习不应是靠时间的无用消耗,而是要真正的理解、真正的掌握。“死记硬背”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绩,但是分数的提高,并不一定代表能力的提高。如果有考研的同学,要知道考研考察的是各科整体的应用能力,是对一门课程以及其课程背景的掌握程度。单靠“死记硬背”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方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解与分享,同学们不仅对《医学微生物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还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不仅是靠枯燥的背诵,而应加入自己的理解。此次活动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与临床实践中,同学们一定能够更好地运用《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为医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学业诊室”是教务处、学生工作部依托于杏林“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的学风建设品牌活动,邀请校内专业课教师,聚焦学生学业焦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通过面对面交互式咨询和辅导,搭建精准高效的“传道授业解惑”师生交流平台。未来,将继续邀请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进行师生交流,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