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阁社区:11月集锦,学业导师伴你成长
十一月,晚秋初冬,应用外语学院依涵老师、图书馆副馆长陆晓曦老师、语言学系孙晓晨老师、心理学院潘东旎老师、新闻传播学院黄杨老师、新闻传播学院马越然老师、国际关系学院刘舒天老师、语言康复学院董宇老师八位学业导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学业指导,同学们踊跃参与,受益良多。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精彩瞬间吧!
11月10日,外国语学部应用外语学院依涵老师举办了主题为《外语学习中如何提高跨文化能力》的讲座。在讲座中,依涵老师向同学们强调了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它与外语学习的紧密联系。她特别指出,跨文化外语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能力具有重大影响。
为了提升同学们的跨文化能力,依涵老师给出了全面而详细的建议。她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各类相关的外语比赛和考试,以此不断提升和锻炼自己的跨文化能力与全球话语表达力。她希望同学们能以更深入的视角、更宽广的胸怀、更自信的态度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
在答疑环节,依涵老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困惑和疑问,并鼓励大家增强对跨文化研究的意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互动,同学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内涵与提升路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1月14日,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陆晓曦老师以自身经验为切入点,为同学们呈现了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生活现状。她深入解读了《后真相时代》一书,并介绍了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后真相时代和竞争性真相,并通过电影《国王的演讲》、《搜索》以及广告片《视角》的案例分析,详细解读了片面真相、主观真相、人造真相和未知真相等不同形式的真相。她引用书中的观点:“我们的大多数陈述是真实的,但他们并没有传达完整的真相”,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真相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陆晓曦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五步法”这一实用工具,帮助同学们在面对信息迷雾时能够穿透现象看本质。
此外,陆晓曦老师还分享了一些提高媒介素养的方法论,如确认意义法、冥想法和番茄钟工作法等。她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实践和应用,以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媒介素养。
11月24日,语言学系孙晓晨老师为同学们讲解《科研入门的基本技能》。孙晓晨老师介绍了科学研究的步骤,包括明确研究问题、进行文献调研、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等。她强调,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并正确使用科研工具和资源至关重要。随后,孙老师详细介绍了文献管理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她特别强调了Zotero软件的重要性,并进行了详细的操作演示。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孙老师的讲解和演示,他们对文献管理软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这些工具。
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科研入门的基本技能,还激发了他们对科研的热情和兴趣。
11月1日,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学院潘东旎老师以《感到焦虑就研究它》为主题,从专业角度为同学们详细解读了压力的产生原因和过程。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她与同学们一起描绘了各自心中的“雨中人”。这一环节不仅让同学们对压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拉近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距离。随后,潘东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工作及研究经历,以亲身经历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对和缓解焦虑。她不仅鼓励同学们要正视焦虑,还传授了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帮助同学们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能够保持冷静。
在潘东旎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始积极思考并勇于提问,了解到更多关于大学生如何缓解焦虑的专业知识和策略。
1月7日,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黄杨老师开展《理解新传人 成为新传人》沙龙活动。在本次活动中,黄杨老师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特征,并针对当下大学生升学和就业形势给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黄老师介绍了自己丰富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在此基础上为同学们剖析了新闻传播学的学习方法、热门研究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等,并针对同学们升学的选择分别给出了不同侧重点的策略,将每一阶段的筹备工作细致拆分,为大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新的想法和思考。
黄老师幽默风趣的分享点燃了同学们交流的热情,老师细致耐心地为大家答疑解惑,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都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新闻传播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1月14日,新闻传播学院马越然老师以《媒体使用与大学生活》为主题,采用圆桌会议的模式,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沙龙交流。马越然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小情景引导同学们思考自己利用网络媒介的方式和能力。随后,他通过分析学生在宿舍使用电脑的场景,让同学们认识到网络使用的风险问题。在讨论中,马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更好地使用网络媒介的方法和技巧。他强调了自我管理和约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例如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
整场活动中,每个同学都真实且开放地分享了自己的意见。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对网络的使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以及规避风险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1月17日,国际关系学院刘舒天老师开展了《懂一点国际关系》沙龙活动。刘舒天老师向大家深入剖析了当前国内外局势,为同学们解读了国际关系领域的热点问题。她结合生动的案例和时事新闻,引领同学们了解国际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刘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学术研究和从业经历中的感悟,传授了学好国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在刘舒天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始认真思考并与她进行提问。同学们逐渐了解到国际关系领域的知识与自身未来的人生规划密切相关,与刘老师深入探讨了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各种议题,如全球治理、地缘政治、经济外交等。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国际关系的理解,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他们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为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11月24日,语言康复学院董宇老师开展《该如何度过我们的大学生活》的沙龙活动。在活动中,董宇老师首先向同学们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1. 我是谁?2. 我从哪里来?3. 我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我们的个人认知和自我发现,还会直接影响我们在大学中的体验和未来的成长道路。董老师通过介绍自己的亲身奋斗经历,和每个同学进行了“一对一”一问一答的沟通和交流,并且有针对性的给每个同学提供了学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导。
此次活动不仅引导了刚入学的新生们以更有意义、更充实的方式度过大学生活,也教会同学们不断探索自我、汲取经验,学会慢慢锻炼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工作、家庭,乃至未来的整个人生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