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3个项目入选新时代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项目
近日,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了新时代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项目遴选工作。我校3个项目入选,其中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项目“勤信青年”社区获评北京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示范项目,理学院案例《“党课人人讲”激活学生理论学习新密码》、经济管理学院案例《正合奇胜: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的创新策略与实践》入选北京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
(资料来源:V思想公众号)
新时代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项目遴选工作由市委教育工委组织,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能力素质。经各高校申报、资格认定、专家会评、现场展示等环节,遴选出北京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示范工作室30个、培育工作室15个,北京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示范项目10个、培育项目8个,北京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90项。
我校项目遴选组织推荐工作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牵头组织,在各学院大力支持配合下,充分凝练校院两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亮点项目、深入挖掘工作创新典型案例,共征集各类项目18个。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后,推荐3个项目申报“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1个项目申报“一站式”学生社区示范项目。校院两级入选项目充分体现了学校推动思政工作创新上的努力与成果。
“勤信青年”社区项目介绍
我校“勤信青年”一站式学生社区按照一体化建设、网格化推进、数字化赋能工作思路,遵循资源力量服务下沉、构建浸润式育人场域建设理念,积极探索“三化两式”综合管理模式,统筹加快学生社区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勤信青年”学生社区坚持价值共同体、成长共同体、治理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的“四型”共同体建设目标,在加强党建引领、完善空间功能、进驻育人力量、构建培养矩阵、瞄准“数字化”赋能等方面开展工作。结合校区环境特点,因地制宜,进一步扩大建设范围,提高资源配置强度,丰富应用场景,贴近学生生活。在后勤处等部门大力支持下,继“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后,目前在沙河校区学二、学三公寓新增18间以“明德”、“启智”、“润心”、“乐道”、“致雅”、“如归”、“铸魂”为主题的七站功能宿舍,面向师生打造高质量的社区硬件建设。同时不断提升社区育人成效,形成鲜明品牌特色,持续积累可推广的社区建设经验,通过高质量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坚持守正创新,共同答好新时代的育人命题。
《“党课人人讲”激活学生理论学习新密码》介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党课人人讲”思政教育主题活动自2019年开展,围绕年度党和国家重大事件、重要理论创新、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身边榜样力量等内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打通院级党团课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平台。活动开展因事而化,在讲述内容上推陈出新,引人入胜;因时而进,在授课方式上不拘一格,扣人心弦;因势而新,在传播渠道上多措并举,引人关注。五年来 “党课人人讲”年均开展主讲不少于50人次,形成精品微党课10余个,开展线下集中展示1-2场,“高水平、广参与、接地气、有实效”成为活动的主标签,也吸引更多的同学主动参与。
党课成果参与北京市“读懂中国”活动评选,获奖项3项;参加学校微党课比赛获三等奖,并推荐参加国赛。“党课人人讲”活动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1年二级单位考核“特色工作奖”。
《正合奇胜: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的创新策略与实践》介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报送案例基于心理工作实践中疑难问题的妥善解决及深度思考,涉及学生间一项具体矛盾引发的人际关系、行为矫正及不良压力等较为复杂的状况处置。学院在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正合奇胜”处理策略进行应对。一是“钟摆”分析法,其核心在于对问题的往复式深入分析,具体步骤分为:圈点“钟摆起点”,锚定主要人员;绘制“运动路径”,描画人员关系;开启“往复摆动”,分析人员动机;确定“钟摆落点”,明确人员诉求。二是“正合”应对法,即以正向引导为基础,强调在处理事件时注重细节,通过滴水不漏的“基本功”,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明确定性,稳定局势,确保后续工作有足够的开展空间。三是“奇胜”处理法,其核心理念是将心理危机工作技巧与事件实际相结合,通过实用、多变、灵活的工作方式方法,以对事件双方整体损失最小的渠道,将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通过上述方法,既能解决实际问题,也能从长远上实现对学生的正向引导与深度教育,将学生培养成拥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