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社区丨“铎声”青年学术沙龙第46期

发布时间:2025-04-02 22:04:08 昌平社区

为激发青年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发挥博士生学术中坚力量,营造昌平校园跨学科、跨专业学术交流氛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党委学生工作部依托昌平校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开展“铎声”昌平校园青年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本期沙龙围绕《大数据驱动的早期科研职业发展路径研究——追求论文发表数量还是质量?如何选择导师和研究方向?》进行。

第46期学术沙龙预告

主题:《大数据驱动的早期科研职业发展路径研究——追求论文发表数量还是质量?如何选择导师和研究方向?》  

时间:2024年11月15日(周五)19:00

线下地点:昌平校区图书馆106室

线上地点:Zoom   

主讲人介绍:

王璞珏,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主要研究方向:科学学与复杂网络,采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和视角,重点研究科学家学术生涯的演化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致力于为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和科技政策管理提供量化证据与理论支持。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accepted)、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Journal of Informetric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同时,他还担任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EPJ Data Science、Scientific Reports和PeerJ等期刊的审稿人。

内容摘要:

青年科研人员(包括硕博研究生、博士后以及早期独立PI)在科研训练和追求学术独立与成功的过程中,常常面临诸多困惑。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导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为了留在学术界,是应该追求发表更多的论文还是更高质量的成果?毕业后如何实现学术独立并选择研究方向?这些问题的答案与科研人员的成长路径及学术成就密切相关。我们的一系列研究基于大规模、多领域、跨时代的科学文献数据集,系统性地分析了科研人员早期生涯中的科研行为与选择如何影响其学术表现。我们验证并探讨了论文发表数量、质量与科研人员留在学术界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了导师团队的环境对学生培养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在研究方向上与导师的差异对学术独立与创新的关键作用。


第43期学科交叉知识科普Tips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学科交叉知识科普工作,是促进同学们科研素养提升与激发学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未来将依托“铎声”昌平校园青年学术沙龙推出“学科交叉知识科普Tips”活动,围绕国家政策、学科交叉内涵、专家经验、学科交叉前沿、学科交叉理论基础等方面,推进学科交叉知识普及工作。


责任编辑:廖慧宇 漆尔璠 谭惠方 丁子涵
“铎声”青年学术沙龙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