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下乡】将非遗“种子”送安博 安庆师大学子联合安徽博物院打造非遗课堂

发布时间:2024-08-19 11:19:38

独具特色的非遗缠花、各式各样的创意剪纸、古色古香的中国结、戏韵悠扬的黄梅戏……7月26日至28日,安庆师范大学“青·敬敷 艺路同行”社会实践团联合安徽博物院,开设“安博暑期艺术工坊”,以“馆藏解说+互动+实践”的方式,通过“亲眼看”和“动手学”为依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实践团负责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1)班的张亚龙介绍,在徽学堂室内,陈列着国立安徽大学红楼剪影,精巧的发簪、团扇等缠花作品,寓意吉祥平安的中国结饰品百余件,均由安庆师范大学公共艺术俱乐部的学生制作而成。“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博物馆的文物展品,研创剪纸图样,向市民弘扬非遗文化的同时,科普博物馆文物的文化知识。”张亚龙说。

F6FAE

CDB45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由黄梅戏表演专业2021级的吴银梅、汪金娟以及2022级的韩子康带来的黄梅戏《天仙配》和枪花展示拉开了非遗课堂的序幕。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传统艺术。”在创意剪纸课上,新闻传播学类专业2023(3)班的黄程结合ppt,将传统剪纸艺术与博物馆文物相结合,在向家长与孩子介绍博物馆文物的同时,带领他们雕刻青白釉香薰、豆青釉鼓形罐、北宋景德镇窑注子注碗等形状的剪纸。家长与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用剪刀剪出了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图案。

EC6FD

“缠花起源于哪个朝代?”“缠花的用途有哪些?”“请说说对缠花的了解。”……在缠花的教学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之一、体育表演专业2022级的王博愉化身“小老师”,向孩子们提出相关问题。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积极作答。先将卡纸剪成花瓣的图案,再将铜丝固定在纸模上缠绕线,最后将花瓣与花蕊固定在一起,不到半小时,一朵朵精美的缠花便从家长与孩子们的手中诞生。

FBF47

插针、排线、抽线……在中国结的教学课堂上,实践团的成员们向家长与孩子们介绍了中国结的历史,并进行了示范教学。他们穿梭在各处,带领学生们编织出一件件二回盘长结。“无论是排线还是抽线,都需要耐心与细心。”这是还在上小学的程悦然第一次接触中国结。程悦然的妈妈表示,希望类似的活动能够继续办下去。

“课堂氛围感十足!”“小老师们教学十分认真!”“平时在家我也要做学习非遗手工!”……课后,不少家长与孩子们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据家长李锐介绍,本次暑期艺术工坊的开展,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还为她和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走近非遗,感悟非遗,传承非遗的平台。“缠花和中国结不再止步于驻足观看,通过亲身体验,我对非遗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李锐说。

“小朋友们十分棒,能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举一反三,让课堂充实起来。”“小老师”之一、实践团的黄程坦言,通过三天的教学与指导,他的暑期生活变得充实了起来,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本次实践活动是“青·敬敷”安庆师范大学“艺路同行”社会实践团作为安徽博物院2024年“教育合伙人”计划合作伙伴,策划的非遗传承系列活动之一。合作以来,该团队多次以馆校合作的形式,结合安徽博物院的馆藏文物,开展“花朝节”“校园市集”等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宣讲+实践体验”的方式,上好美育大思政课,向市民们弘扬汉服、烙画、黄梅戏等非遗文化。(撰稿:学生记者 王莎莎      摄影:李鑫    编辑:江伟        审核:汪洋 赵丽丽

责任编辑:刘婧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三下乡】将非遗“种子”送安博 安庆师大学子联合安徽博物院打造非遗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