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赋”精准发力,持续推进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走深走实
学院自2023年9月成立以来,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赋责”-搭建团学组织框架、填补团学组织空白,“赋能”-做实做优实践育人供给,“赋变”-落实“一站式”学生社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范式,推动学生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有效打通学院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力求育人成效最大化,形成“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生态。
一、团学组织“赋责”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2023年10月19日按校团委复函落实学院团委人员安排,院团委成立后,相继成立了学生会、创新社、大学生艺术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筑梦心栈”朋辈心理工作坊、清枫棋社(合肥校区)、未来安全与应急技术联盟等一系列团学组织、社团组织,让学生根据特长和兴趣选择,有组织的开展团学活动,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和成绩,落实“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李佳璐同学荣获安徽理工大学2023年度十佳大学生,张梦伟同学获得安徽省大学创新大赛高教主赛道银奖。
二、实践育人“赋能”
学院把实践育人作为党建引领的重要抓手。组建沂蒙精神宣讲团、遵义会议精神宣讲队,进班级、进校园、进社区宣讲红色文化,组建“知行青春,安理卫你”结核病防治志愿团获批经费5000元(安徽省疾控控制中心“2025 年度志愿者团体培育计划”三等立项),组建巷隅焕新实践队参加“挑战杯”
竞赛长丰县马郢村“街巷·再生”改造专项活动从全省28所高校,50支项目团队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内容和载体。通过中国志愿服务网、志愿汇平台等“线上线下相结合”部署学雷锋、结核病防治等日常志愿服务。
2025年3月,在志愿汇平台参加“鲜花献雷锋”公益活动,累计送花4592朵(学院学生共计217人),参加“学雷锋月”全国公益联动活动等。利用数字化手段,让学雷锋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全面展现雷锋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学习热情与奉献意识。“知行青春,安理卫你”结核病志愿团在中国志愿服务网发布4次志愿服务,143人次参与,服务时长326.38小时;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过志愿汇平台发布13次活动,295人次参与,服务时长348.04小时。
擦亮学科特色。日常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应用水平。学生连续两年积极参与校团委主办的“赴企,进厂”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参与2024合肥新站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等活动。
学生主动参与,学院统筹组建6个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引导青年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获评1个国家级团队,5个省级团队,含长丰实践营专项2个。岗集应急与科普实践队从安徽省36支高校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安徽省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长丰实践专项“优秀实践团队”称号。军旅小镇乡村振兴红色研学团获广德市暑期“优秀实践团队”,荷塘月色志愿服务队在获校级优秀团队,孙俊倡老师、雷雯老师、郑听然同学、王诗雨同学、王淼同学荣获校级先进个人。
三、“四自”范式“赋变”
学院各团学组织、策划、承办各类大型活动,落实“一站式”学生社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范式,推动学生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承办师生赴长丰县岗集镇开展“安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王诗雨同学开展安全科普小课堂主题团日课,拧紧安全科普“思想阀”,赵伟臣同学开展结核病防治科普讲座,织密校园健康“防护网”,姚俊同学通过视频演示和假人实操,指导现场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打造急救技能“训练营”。
为了更好的引导青年教师入驻“一站式”社区,学院制定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制实施办法(试行)》。学院各团学组织承办师生见面暨班主任双选会,师生互选、学生终选,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在学业、思想、生活上给予学生全方位帮扶,实现教育管理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双重提升。
承办安徽理工大学(合肥)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一站式”学生“悦享”社区系列活动-安全知识争霸赛,在念艰楼三楼报告厅,合肥校区4个学院超200名学生代表参加。比赛涵盖了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国防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安全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安全知识的良好平台。
学院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秉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三有三进三到”的育人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服务学生,不断提升“一站式”社区建设水平,持续聚焦学生需求,问需于生,深化社区内涵建设,提升学生卓越体验,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全覆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构筑立德树人新生态新格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