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下”阅读推广空间建设成果
一.社区建设背景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阅读方式,移动互联网的盛行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青年学生阅读时间相对减少;同时,理工科高校阅读氛围不够浓厚,无法满足学生对文化艺术知识渴求;加之高校学生对大学四年的求学之地感情甚深,渴望了解当地文化,而推广阅读正是解决理工科学生文学艺术知识相对匮乏、人文素养相对不足等现象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安徽理工大学化工与爆破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立了“梧桐树下”阅读推广空间,开展系列阅读活动,至今已经持续十二年。
“梧桐树下”阅读推广空间开展的系列活动呈现六大特征:主题主线鲜明,每年围绕国家倡导阅读主线设置不同主题;报名人数众多,千余人次参与其中,涵盖全校师生,互动性强;作品数量多、来自12个学院500余份作品,质量高;专题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六大板块各有特色;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推崇经典书籍阅读;坚持常态化和阶段性相统一,品牌化和持续性相结合。
二、主要做法
(一)建设目标
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以“梧桐树下”阅读推广空间为平台,以大学生读书文化节、楚淮讲坛、青年读书会为活动载体,坚持每年在4月至5月期间开展大型读书月系列活动。其他时间开展楚淮讲坛、青年读书会,营造书香校园,对话信仰,品读经典,让书籍是推动学生成长进步的无尽源泉。通过系列活动,营造书香安理的文化氛围,推动了优良学风、校风的建设;让学生反思到如何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如何更好地提升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如何更好地调试心理压力和健康生活。
(二)运行机制
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和《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以阅读文化为切入点,通过阅读推广号召青年,阅读实践历练青年,阅读平台凝聚青年,阅读创新引领青年,阅读风尚感化青年等举措,积极探索“吹响阅读号角,发挥‘阅读文化圈’的引领作用;开展阅读实践,增强‘阅读文化炉’的淬炼作用;搭建阅读平台,加大‘阅读文化场’的聚集效应;注重阅读创新,增强‘阅读文化魂’的导向作用;强化阅读浸润,增强‘阅读文化源’的洗礼作用”等“五位一体”,具有“地域特征、学校特色、学生特点”的阅读文化育人新模式。
三、项目创新点
(一)师生共读活动,倡导同学同进
不同于以往此类节目,老师仅作为引领者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本活动为引导理工类专业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阅读,倡导教师与学生同书共读、同学共进,老师不仅仅是引领者,更是参与者,此举拉近了同学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得同学更加沉浸于阅读的世界。
(二)阅读推广活动,倡导户外阅读
为深度挖掘淮南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兴城,以文育民,形成全民阅读的社会风尚,共建书香社会。本校读书爱好者们来到淮南市人民公园,开展“全民阅读,书香淮南”读书推广活动。此举既推动了市民们的读书兴趣,也让参与同学亲身参与,让其将在书中获得的感悟表达出来吸引人们参与读书,践行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一旦阅读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则阅读才会有更广泛的文化意义。
(三)主题创作活动,倡导读写结合
为了检验学习成果以及更加深入促进同学思考,活动还举办了主题征文,作品大都讲述了自己过去十年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身边那些不负伟大时代、勇于追梦筑梦、家庭书香传承的精彩故事。本次征文创新之处在于倡导读写结合,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指导,通过征文让学生更好地将阅读的理解化为字迹,加深他们的认识。
(四)经典诵读活动,倡导传承精髓
社区鼓励同学们积极创新诵读形式且不做过多硬性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作品可以通过音乐、服装、吟诵等辅助手段,融合展现青年学子的青春风采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提高学生传统文化造诣水准,这对强化个人综合素养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同学们在选材上与时俱进,且符合新时代青年形象;而且有些作品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经典诵读活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利用这种方式吸引更多青年人参与,弘扬了经典文化,提高了文化自信。
(五)文创设计活动,创新形式阅读
我们扩展了文创作品的种类以增加受众面,开展了以“阅读文化”和“楚淮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篆刻、设计、剪纸、拼图、摆件等各类文创产品征集活动,实现了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和尝试,充分释放了阅读所积蓄的文化内力,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美好风采。
(六)阅读打卡活动,倡导线上阅读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阅读打卡打破传统读书形式,让学生把阅读当作每天的阅读当作一个小目标,坚持每日在网络上读书打卡和分享阅读感悟,让同学们在读书找到“读书搭子”,不再是独行者。阅读打卡活动突破以往打卡形式,创新式的以奖励积分的形式,激励同学们每天坚持阅读,在获得充盈的精神食粮的同时,拥抱自律人生。
(七)图书交流活动,倡导知识共享
图书交流打破传统读书形式,让同学们手中闲置的书流动起来,让同学们在节约购书成本的前提下,享受到纸质图书阅读的极大体验感。图书互换活动将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下沉学生日常生活中,着力推动学科交叉,拓宽学生视野,促进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交融,将思想引导、育人元素等内容融入学生生活。
四、项目成效
(一)建成阅读推广空间和城市书房
在读书文化节的带动下,在读书节中征集各类书籍,在校内成立“楚淮之声”校园阅读空间作为流动图书馆供师生阅读;同时也扩大书屋的公益性,分别在淮南市中央公园、理工大社区、中兴社区捐建“楚淮之声”城市书房。至今,从全校师生中征集励志、科学、养生、文学、教育等各类书籍4000余册,将面向全校师生和社区居民免费借阅。
(二)征集的作品获奖数量多、级别高
在读书节活动的带动下,学生作品《绝句五首》从全国677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三等奖,受邀参加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书香江淮”互联网征文大赛三等奖、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一二三等奖等。据不完全统计,在读书节上征集到的作品在报纸、期刊上发表达30余篇,获市及以上征文类荣誉50余项。
(三)活动形成了品牌,取得了成果
为坚持读书节常态化和阶段性相统一,品牌化和持续性相结合。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创立了“楚淮之声阅读空间”3处,为读书爱好者提供的一个读书研修,分享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经验的开放共享的书店。该平台重点打造了“梧桐树下”大学生读书文化节、楚淮讲坛、青年读书会三项阅读活动。与淮南市文明办、市市政园林建设处合作共建的以楚淮文化为主题的“楚淮之声”城市书房1处。“楚淮之声”阅读空间于2022年2月15日获批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会员单位。2024年3月,“梧桐树下”阅读推广平台入选全国高校学生会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交流展示活动并获优秀成果奖。
(四)参与人数多,影响范围广
自社区举办活动以来,参与人数累计达15000余人,读书节期间先后发布QQ动态、微博、微信4200余条,点赞、评论、转载人数6万人次,读书节中选出的优秀作品在期刊发表近60余篇,获得市级以上奖项80余项,在校内外形成了广泛、良好的影响。光明日报、安徽日报、人民网、光明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安徽网、中安在线、安徽教育网、安徽青年报、搜狐网、凤凰网、网易新闻、淮南电视台、淮河早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多达180余次。
志愿者向学生介绍读书节活动内容
阅读推广空间一角
云端好书推介活动
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会员单位
代先祥领读红色经典《七律·长征》
赴贵州展示交流